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在实干中探寻科学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8日

    “不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速,是注重改善民生、就业比较充分的增速,是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的增速。”三年前,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龙南县委书记薛强的这段话,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立足赣州次中心城市、赣州南部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龙南坚持增效提质、产城融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唱响科学发展主旋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最近,龙南连续第三年荣获“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殊荣。实干,创出不俗的业绩,赢得上级的褒奖,更加坚定了龙南积极探寻科学发展之路的信心与决心。
 
    增效提质  持续加快经济发展
 
    龙南是江西南大门,地处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是广州、深圳、珠海及香港等地产业向内陆腹地转移的第一站。
 
    区位和平台优势,为龙南带来了机遇,也被赣州市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赣州区域面积大、人口多,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需要接续增强。龙南要发挥好国家级经开区和赣州次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作用,尽快改变赣州发展‘小马拉大车’的局面。”
 
    在全市主攻工业战略中,龙南被列入第一方阵,市委规划建议对龙南关注多、支持大,提及内容10余处。龙南从做精产业、培育龙头着手,力促工业转型升级。
 
    产业方面,从主攻八大支柱浓缩到四大支柱,龙南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方面,经过几年的市场整合和扶强扶优,目前,龙南工业园区企业由最多时的500多家缩减为300家,规模企业却由10余家增加到92家,以勤业公司为首的龙南玩具企业,出口玩具占到全省90%的份额。
 
    实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是龙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该县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开展专业招商,举办佛山(龙南)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参加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
 
    “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7.07亿元,同比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今年以来,龙南县100个重点工程已开工61个,作为赣州南部核心增长极的地位更加凸显。”该县六大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班干部廖良毅说,龙南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加快推进,系列平台将进一步促进龙南成为投资宝地、兴业旺地。
 
    产城融合  构筑百姓和谐家园
 
    “我们用好《若干意见》和龙南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的政策红利叠加优势,每年至少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将工业园打造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同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步伐。”龙南经开区干部廖朗说。
 
    一方面,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蜂涌入城的农民出现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不断壮大的工业企业,出现用工荒、留工难。和大多数处于转型升级期的城市一样,龙南也经历着成长的阵痛。历经阵痛之后,龙南决定从“产城融合”破题。
 
    该县率先全省启动了“引农进城进园”项目建设,开工新建金塘花苑、新圳花苑等集中安置区,实施生产服务、商贸流通、生活配套与城市新区统筹发展。
 
    “比在外面务工好多了,房子离工厂只有5分钟车程,周边还建有幼儿园、小学。不但收入稳定,而且能照顾家庭。”即将入住金塘花苑的夹湖乡松湖村村民廖石森欢喜地说。如今的龙南,3万多农民从农村搬进城市,从农田中洗脚上岸成为产业工人。
 
    为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龙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抓实民生工程:投资2.6亿元建设县第一人民医院,结束了龙南长达11年没有县级公立医院的历史;18所公办幼儿园建成开学,新增3000个名额解决幼儿入园难;建设了726套覆盖全县105个村困难群众的统建保障房;建设了全省首家以扶持贫困群众上岗脱贫为目的的公益性企业——龙南就业扶贫福利厂,解决了500余名残疾人等扶贫对象的就业难题;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60%以上用于民生投入,2015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5公里,解决67758名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双管齐下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空中俯瞰龙南,风光旖旎,濂江南岸宛如少女的绿裙。濂江南岸规划之初是防洪堤,龙南在建设中融入绿色元素,为堤坝铺上“生态网”,如今的濂江南岸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是龙南将县城当作旅游景观区打造的一个缩影。
 
    龙南坚持生态立县,做到发展与保护并行,走绿色崛起之路。近年来,该县以打造秀美“三江六岸”为重点,建设金鸡寨公园、东湖湿地公园等主题公园以及6公里滨江生态景观工程等,并在县城和生态景观之间修通路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构建山水型生态绿色城市。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平台,针对现有产业着力优化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针对新入园企业,提高门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拒绝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处理不达标的企业入园。如今,放眼龙南,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森林覆盖率达82.16%。龙南也因此先后被评为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生态宜居城市。
 
    在打造宜居环境的同时,龙南进一步优化安商政策和服务,精准帮扶企业,打造宜业环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该县11家企业进行了增资扩产,增资额达14.7亿元。“经过深入调研和精准识别,龙南多方联动,对120家企业进行精准帮扶,建立‘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安商服务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和部门挂点帮扶,着力破解发展难题,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暖巢’。”龙南县安商部门负责人说。
 
    针对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企业普遍存在的难题,龙南县分别出台了专项帮扶措施。金融方面,确保每年新增工业贷款增幅不低于10%,银企对接履约率达到85%以上;用地方面,出台措施鼓励现有工业企业依法转让闲置厂房、土地;用工方面,对用工需求100人以上的企业实行“点对点”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组织专场招聘会。此外,该县还降低涉企行政收费,实行服务企业“绿卡制度”等。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记者刘珊伊 特约记者傅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