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民生新闻 >> 正文内容

“三位一体”拔穷根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7日

    “小孔田村的张修平在扶贫干部的帮忙下,申请了产业扶贫资金,如今他家的珍珠鸡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生活也好起来了……”5月3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励志课正在安远县新龙乡扶贫攻坚精神脱贫教育基地开讲,该乡的老党员欧阳邦基正在满怀激情地给贫困户上产业致富示范课,现场50余名贫困户接受了励志教育。
 
  近年来,安远县以“党建+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党建+产业扶贫+关爱健康+扶智立志“三大行动”,从经济脱贫、健康脱贫、精神脱贫“三位一体”助推扶贫攻坚,确保群众不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2015年,该县完成了1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2.1万余贫困人口脱贫(其中1627名残疾人),贫困发生率降低约6.7个百分点。
 
  党建+产业扶贫 经济脱贫好翻身
 
  6月2日,安远县新龙乡党员“爱心银行”将一批的珍珠鸡苗送到扶贫户家里,这已是该乡第五次通过“爱心银行”向贫困户免费赠送鸡苗。“依托‘爱心银行’,今年以来新龙乡累计帮助困难群众638人次,累计发放棉被、食用油、学习用品等各类物资238件,发放珍珠鸡鸡苗6870羽。”该乡党委书记刘旺清如是说。
 
  安远县按“支部带头、党员示范、合作社铺路、基地架桥、互助会助力、电商提速”的发展模式,通过党组织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建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示范点。各乡镇的村“第一书记”协同村“两委”、驻村“连心”小分队制定本村扶贫开发的规划和年度计划,乡(镇)机关党员和“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联合开展政策宣传到户、教育培训到户、产业扶持到户、劳务输转到户、技术服务到户、排忧解难到户、基础设施改善到户“七到户”活动。
 
  目前,该县已成规模且收益良好的百亩特色产业基地有63个, 基本实现了扶贫产业全覆盖,贫困户致富能力、自我发展素质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党建+关爱健康 健康脱贫有底气
 
  “有党员爱心医疗服务队为我们检查身体,我们就放心了……”6月1日,欣山镇高排村村民杜世来在接受党员爱心医疗服务队的免费检查后,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去年,杜世来被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共花费医疗费11万元,经过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补助后,自己仅出了不到9000元。
 
  安远县针对因病致贫人口占总贫困人口58.8%的情况,由县卫计委牵头,组建党员爱心医疗服务队,定期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巡回医疗活动和义诊活动,免费为贫困户检查身体、诊疗看病,提供人性化健康服务,并每月定期开展专题健康讲座,在贫困村设立独立产权卫生室44个。同时,建立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采取支付医疗保险金与县人寿保险公司合作的方式,出台贫困户大病医疗费用报销办法,形成了“三保险一救助一补偿”五道屏障。目前,该县为720户精准扶贫户发放补助资金1637万元,基本“兜住了”最贫困人员。
 
  作为赣南采茶戏发源地,该县还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采茶健身操,由党员结对贫困户,在劳作之余义务教贫困户学跳采茶健身操。同时,在各乡村搭建采茶戏小舞台,每年举办一届采茶戏艺术节和采茶广场舞比赛,为贫困户提供实惠有效的健身平台。
 
  党建+扶智立志 精神脱贫筑堡垒
 
  针对目前农村存在一些贫困户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现象,该县将精神脱贫纳入扶贫攻坚重点工作,一方面变祠堂为课堂,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在各乡(镇)建立扶贫攻坚精神脱贫教育基地,把创业先锋、致富模范和最美安远人等先进典型事迹作为教育素材,通过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宣讲,拔除贫困户思想上的穷根。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乡村舞台”“文化下乡”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由“送文化下乡”变为“下乡种文化”,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净化了农村的风气。
 
  “只要思想和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今的安远县,学习先进,自强不息成了时尚。安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少平说:“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励志教育和文化活动,对脱贫充满了信心,精神上脱了贫,幸福感有了明显的提升。”(陈跃星 特约记者赖世春)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