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怎么进一步为民间投资“松绑”?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

  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着民间资本“进不去”“动不了”“出不来”“保不住”等问题。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应该不断为民间资本“松绑”,激发其内在动力和创造力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各地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并委托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这样的专项督查很有必要,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着民间资本“进不去”“动不了”“出不来”“保不住”等问题,迫切需要落实政策加以破解。

  先说“进不去”。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相关部委后来又相继发布了实施细则。这些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甚至国防科工等领域。但实际情况是,政府部门对一些领域的投资准入依然实行严格的前置审批和“牌照管制”,民间资本只能望洋兴叹,“玻璃门”并没有真正打破。

  再说“动不了”。即使民间资本成功地进入了某个行业,但在经营过程中要想立定站稳、发展壮大也很不容易。

  以融资为例,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往往需要通过资金的支持。笔者发现,民间资本在“融资难”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因风险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需要,往往对民间资本“惜贷”,而上市融资之路对一般的民间资本而言又“高不可攀”。在资金方面,很多民营经济嗷嗷待哺。

  再看“出不来”。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水利、电信、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提供了重要通道,盘活了社会存量资本,激发了经济活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民间资本往往只允许参股,在最关键的运营定价、结算、退出等环节,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尤其是退出机制的不完善,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绝非一日之功。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很长,出现的这些问题,必然伴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完善,不断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全面深化改革之路,通过加快清除市场准入的阻碍,打破竞争性行业的垄断,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民间资本的退出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等途径,不断为民间资本“松绑”,激发其内在动力和创造力,真正让民间资本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强大引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周跃辉)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