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民生新闻 >> 正文内容

“阳光收入”助农脱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8日

    5月15日,记者走进于都县贡江镇红峰村,只见村民屋顶上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格外显眼。“穷了大半辈子,没想到阳光也能卖钱。”看着电表上跳动的数字,红峰村贫困户钟汉良的心里美滋滋的。如今村里不少村民无需日晒雨淋便能坐享“阳光收入”。
 
    钟汉良今年63岁,家中有三口人,夫妻二人腿脚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儿子现年20岁是位聋哑人,平常主要打点零工,收入极少,生活非常困难。
 
    去年年底,听说村里有光伏扶贫项目,钟汉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安装价格为7.6元每瓦,其中政府补贴1元、安装企业捐赠1元,按这个价格算,安装5千瓦的光伏发电板,我们只需投入2.8万元,每年能产生效益5000元左右。政府还提供免息贷款,前5年,用光伏发电产生的效益基本能偿还贷款,5年后收益就全归我了,还能获益15年。”谈起这笔“阳光收入”,钟汉良一脸兴奋。
 
    安装的那天,看着安装人员把一块块蓝色多晶硅组件固定在屋顶上,钟汉良一家人笑得合不扰嘴。刚装好的那段时间,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每天都要往楼顶上看好几遍电表,算算挣了多少钱。“现在已经发电1500多度电,按照每度1.2元来算,我已经赚了1800元。”
 
    在红峰村,像钟汉良一样“坐着把钱给挣了”的贫困户有21户。
 
    为实现精准扶贫,于都县积极探索光伏产业扶贫新路径,通过政府企业双补助、农行发放贴息“光伏贷”、“公司+农户”联营等方式,利用贫困户的房屋坡顶资源,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
 
    不仅如此,于都县还在156个“十二五”贫困村建起了光伏电站,每个电站装机30千瓦,投入成本20万元,所需费用由县财政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专项建设资金,不需要村里花一分钱。
 
    在岭背镇金星村村口,村党支部书记刁于阳指着不远处山坡上分外耀眼的光伏发电板告诉记者,针对自有房屋但不具备安装条件的贫困户,由村委会牵头,推行贫困村“农户合作”模式,另行选择适宜场所,如村委会或村小学的屋顶、山坡,建设屋顶或地面分布式电站,发电所得收入由参与农户自行分配。
 
    “变‘漫灌’为‘滴灌’,光伏扶贫符合精准扶贫要求。”同行的于都县扶贫办主任王九龙说,“于都具有良好的光热资源,光伏发电技术成熟,投资回报率较高,无需劳力投入,操作简单,一次性投资,可长期受益,特别适宜扶持‘失能’和‘弱能’贫困户。”
 
    目前,于都全县共安装光伏电板7390余户,先后打造罗坳镇大桥古嶂移民新村、仙下乡龙湖脑移民安置社区、银坑镇营下移民新村等9个光伏产业示范点。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钟小明 记者曾艳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