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全力抓项目 续写新华章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2日

    总投资1.8亿元的兴国中学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将于9月1日投入使用;坐落于兴国经开区的长裕工贸、幸福人家智能科技等建设项目已经开工;潋江5000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工人正忙着除草施肥……

    眼下,在兴国这片曾经创下“第一等工作”的红色热土,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打好六大攻坚战的火热场景随处可见。

    精心谋划项目

    抓项目,是打好六大攻坚战的关键。兴国县立足县情,着眼于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增强发展实力,精心谋划、积极争取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

    近年来,兴国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项目支持,建设由过境昌赣客专、兴泉铁路、兴赣高速及其北延、G238和G356国道组成的“四纵四横”交通大动脉。目前,昌赣客专、兴赣高速正在建设中,兴赣高速北延、兴泉铁路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同时,兴国县精心谋划了80个六大攻坚战项目,总投资489.37亿元,其中今年正在实施的项目70个,将完成投资96.52亿元。

    “在基础设施攻坚上,重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将兴国建设成赣州北部以及赣闽经济合作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的赣州北部、江西中南部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的目标,高标准谋划县城至兴国西站道路、货场、综合物流园区、仓储基地等项目。”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介绍,同时,为迎接高铁时代赣南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深挖兴国红、古、绿三色资源,谋划红色文化提升工程、乡村旅游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努力把兴国建设成为赣州半小时都市圈内重要乡村周末度假旅游、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为此,兴国县做好“北上南下”的功课。“北上”,主要借力国家部委对口支援,加强与对口支援的民政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土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及中国兵器、中电投等央企的对接,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目前,民政项目园、长冈灌区改造、高兴和埠头防洪工程、乡镇公办幼儿园等一批援建项目正在扎实推进;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投资约21亿元的大水山、莲花山风电项目,以及高兴光伏发电项目已获国家能源局项目计划指标。“南下”,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专业招商,抽调精干力量,组建5支专业招商队、25支产业招商队,常年在外招商,并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引进的金电电子、长裕工贸等7个项目已经落户,今年引进的幸福人家智能家居主控系统、迪佳工贸电子密封条等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

    创新推进项目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兴国县创新机制,实施挂图作战,责任到岗到人,倒排工期促进。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六大攻坚战现场会、调度会,在报纸、电视上公布攻坚项目进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在该县六大攻坚战指挥部微信公众号上,各个项目进度一目了然,各攻坚战工作组之间形成直观比较,浓厚了工作氛围,强化了攻坚竞争。

    打好六大攻坚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何破解项目资金难题?兴国县创新手段强化资本运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构建政府增信长效机制撬动金融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向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争取贷款20多亿元,用于重点工程、基础设施配套、易地扶贫安置区等建设。目前,该县25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都通过与金融单位合作解决了资金难题。同时,该县与江西银行、赣州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设立了10亿元的城市发展产业基金、2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用于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旅游投资等。

    ——包装优质项目资源,引进社会资金投资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兴国县把新建县人民医院、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公园整体打包成“兴国县公共服务提升工程PPP项目”,总投资9.39亿元,成功与省建工集团签约,目前已顺利开工。这些项目的实施,回应了群众多年的热切期盼,补齐了公共服务短板。(

    ——与中国人寿合作,以购买商业补充险形式解决贫困群众大病救助难题,由县财政按每人90元的标准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减轻贫困户看病就医负担,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
 
    ——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建设兴国县医学影像中心,依托医学影像云服务,实现医学影像共享调用。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5月底前部分医疗单位可开始运行,将解决县医院科技设备落后、影像资料储存和远程诊断难等诸多老问题。
 
    共享项目成果
 
    在项目推进中,兴国县注重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汇聚推进项目的合力,实现共享发展。
 
    至2015年底,兴国县有贫困人口52765人。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兴国县致力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规避风险,获得更大收益,实现市场主体壮大和贫困户增收双赢。
 
    记者在规划面积为5000亩的兴国县潋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了解到,由两个农业开发公司和7个农民合作社共同打造的北部、中部、南部现代农业产业组团,都以“公司+农户”形式推进种养、休闲观光、农家乐、物流、仓储等产业发展。“产业园整合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已取得明显成效,并对当地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实质性效果,目前已带动了58户贫困户脱贫。”潋江镇党委组织委员王声辉介绍,杨澄村贫困户刘仁辉夫妻都是残疾人,土地流转后,他家每年的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加上在产业园偶尔务工的收入,共有1.7万元。
 
    结合实施“菜篮子”工程,兴国县探索实行学生营养餐食材招标、采购、加工、配送“四统一”模式,建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配餐中心,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方式实现农企对接。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菜品地区差价、种植差异、时令特点等因素,提前与基地、贫困户签下种植订单,让基地、贫困户知道种什么,并按订单合同规定时间、价格、方式收购基地、贫困户种植的蔬菜,让蔬菜不愁销。目前,该项目已为5万名学生配送供餐,项目全面实施后将覆盖10万学生,带动近万贫困人口增收。
 
    在埠头乡垓上村学生营养餐蔬菜基地,该村党支部书记钟澎元介绍,300亩蔬菜基地吸纳了22户贫困家庭人员务工,人均月收入近2000元。记者在樟木乡牛岭村了解到,村民原来种红芽芋自产自销收益低,后来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配餐中心对接,实行订单生产,全村红芽芋集中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50亩,成为当地贫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记者萧森 特约记者赖福鑫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