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别让引进的人才变为“匆匆过客”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0日

  “带国际先进技术来绵阳创业,最高可获2000万元资助。”据报道,近日四川绵阳出台政策,加大对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产业人才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主导产业链集聚。

  《汉书》中说,“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意思是:马如果不被勤加喂养就不能在路上飞奔,人才如果不被经常培育就不能发挥作用。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地域的人才团队建设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引进人才成为各地普遍采取的措施。比如,一些地方提出构筑人才高地,大胆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一些地方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制定引进优秀人才实施细则;还有的城市预计5年内拿出40亿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良禽择木而栖”,用优厚的物质待遇提高一个地方的吸引力,确实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不过笔者认为,引进人才和团队时不能刻意强调资助金额,关键还是如何打造有利于人才团队发展的平台。应杜绝引进“空壳”创业团队现象,不能让资助的创业资金“打水漂”;也要防止为了引进而引进,片面用引进人才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地方的人才工作;还要避免人才引进后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能让引来的人才团队当“花瓶”、做“摆设”。

  为此,相关部门应在引进人才团队后持续跟进,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要为人才有效发挥才干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重才、爱才、尊才、惜才的人才观。要多了解所选择和引进的人才团队的想法,对其自身价值、实际创业环境有清醒认识,帮他们解决面临的现实困难。引进不是目的,应坚持人才团队引进与地方需求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能力与潜力。否则引进的人才就有可能变为“匆匆过客”,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余志勇)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