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作者:谭浩俊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9日
在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极其罕见、又极具信号意义的决定:派出督查组对地方推进民间投资进行督查,要求尽快激发中国民间投资活力。
要知道,民间投资不同于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和分配。但是,从当前民间投资的现状来看,如果不有效运用好有形之手,推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发挥好民间投资的作用,稳定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并有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问题,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7%,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5.7%,落后整整5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2013年以来,民间投资就一直处于减速之中。2013年为23.1%,2014年一季度下降至20.9%,到了2015年一季度,增速更是骤降至13.6%,直到今年一季度的5.7%并落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个百分点。
虽然民间投资增速放缓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放缓有关。但是,增速落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现象的出现,可能就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众所周知,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对效益的认知,亦即投资与否,必须看效益。没有效益,民间投资是不可能出手的。反之,只要有效益,民间投资就会迅速出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间投资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民间投资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很大的效益。由此,也带动了民间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能力的持续增强。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民间投资似乎陷入了极其严峻的等待观望状态,陷入了“惜投”的局面。因为,并不是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民间资本缩水了,民间投资才出现放缓甚至下滑的现象,而是民间投资者慎重了、小心了,“惜投”心理增强了。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放缓,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也出现了下降。数据显示,2015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2%,但是,今年一季度却下滑到了62%,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个百分点。这才是更加令人担忧、也更具风险的问题。
要知道,虽然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有了一些积极变化,出现了止跌企稳迹象,但是,民间投资却出现了增速放缓、增速落后于全部投资、在全部投资中比重下降的现象,可见,经济企稳的基础并不扎实。因为,民间投资不同于国有投资,民间投资的重点在实体经济、在制造业和实体产业。民间投资出现了问题,就说明制造业和实体产业出现了问题。如果民间投资者都“惜投”了,问题就严重了,不仅会直接影响制造业和实体产业的发展,也说明民间资本在撤离或远离制造业和实体产业。这显然不是中国经济发展希望看到的结局,更不是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时间希望出现的现象。
事实也是如此,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始,就一直在强调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推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尤其要鼓励民间投资多向制造业转移。可惜,民间投资者大多在等待观望。虽然在各项政策的作用下,民间资本开始逐步活跃起来,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49.8%上升到2015年的64.2%,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但是,今年以来,却再度出现了民间投资动力减弱、等待观望情绪增强的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
很显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国有投资过于强势,政府在稳定经济增长中没有很好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有着密切关系。且不说铁路、航空等重大基础设施仍由国有资本绝对控制之外,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际也是由国有绝对控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被大力推崇,也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PPP项目,也大多成了国有资本的盛宴,民间资本并没有真正介入到PPP项目中来。这也是为什么PPP项目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间资本所以不愿加入到PPP项目中来,一方面,政府将有良好回报预期的项目,大多给了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公司,留给民间资本的大多是回报预期不佳的项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推出PPP项目时,没有明确的回报方案,或回报率偏低。加上政府信用下降,民间资本担心陷入进去难以自拨。
更重要的,在推动稳增长过程中,地方政府除了城市建设、房地产等,似乎没有更多的办法与举措。特别是实体经济,不知道怎么去发展,怎么去扶持,从而导致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十分低迷,民间资本也就只能等待观望,甚至撤离。相反,民间资本为了寻找出路,纷纷转向理财投资、地下金融、投机炒作等方面,扰乱金融市场,损害市场交易。
有分析认为,去产能、去库存也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笔者不认为这种分析,恰恰相反,去产能、去库存应当给民间投资留下了更大空间。因为,“三去一降一补”需要解决的不只是“量”的问题,更是“质”的问题。民间资本所从事的重点,正是需要从“量”向“质”进行转变,关键就要看政府拿出怎样的政策,提供怎样的环境了。如果不抓住这一良好时机,会错失发展的机遇的。
当然,在推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给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更大的空间,而不是始终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极是为了稳增长,财政政策越来越积极,减税让利越来越多,货币政策越来越宽松,释放的货币和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充足,一极是民间资本没有出路,被迫转向各种炒作和投机,甚至违法乱纪。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效率,是当下中国经济非常严肃而严峻的一个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派出民间投资督查组,对地方推进民间投资的问题展开督查,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民间投资出现增速放缓、占比下降的问题,责任在地方政府,在地方对待民间资本的态度,特别是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方面,还存在太多缺陷、太多问题。只有地方政府对民间投资真正有感情了,也不再因为个人的原因想与民间投资者保持距离了,民间投资才会重新焕发活力,民间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