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让股市指数真正回归市场

来源:东方网    作者:谭浩俊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5日

  据媒体报道,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日前在“2016绿公司年会”民营企业金融化发展圆桌会上表示,指数是市场行为,不能当做政府的业绩指标,更不能人为调整。监管层需要放弃对股市指数的期待,股指与猪肉、白菜价格一样,是市场的反映,如果用行政力量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

  作为衡量股市升降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股市指数一直为投资者所关注,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最重要参考指标。也就是说,一旦指数出现大的变化,投资者就会立即做出抛还是吸的选择。然而,从我国股市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凡是跟着指数跑的,没有几个是赚钱的。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就是因为被指数牵着鼻子走,所以,股市也就逐步变成了绞肉机,成为砍向普通投资者的一把利剑。

  如果说在没有其他分析手段以及能力的情况下,以指数作为衡量投资方向和目标的主要手段,对投资者而言,可能并没有错。至少,大方向没有变。但是,作为政府,如果也把指数作为衡量股市好坏的主要标志,动辄使用行政手段,可能就不是正确的选择了。至少,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选择。

  正如朱云来同志所言,指数就象猪肉价格、白菜价格一样,是市场自然形成的。只要没有外部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一般情况下,政府不需要用行政手段干预。真的要干预,也应当从消除股市的不规范因素、加大股市的监管力度等方面解决,以确保股市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指数好看,或者指数稳定,不停地进行行政干预,甚至直接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

  去年出现的股灾,其实并不是市场失灵造成的,而恰恰是政府干预过多、行政手段用力过猛或失位造成的。以场外配资、特别是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为例,如果不是政府强行推动股市上涨,并给场外资金、银行资金等看到有利益可图,于是,不惜冒着法律风险进入市场,结果,造成了股市失去更改地上涨。一旦清理场外配资,一旦银行资金撤退,股市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跌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层能保持理性,能够把重点放在查处银行、场外配资等各种不规范行为方面,尤其是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股市的问题,坚决沿着线索向下追下去,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那么,即便股市出现暴跌,也不会出现严重问题。关键就在于,管理层没有去查问题,而是把重点放到了救市上,动用了上万亿资金进入市场。从表面看,市场是稳住了,可是各种不规范行为却也在救中被“放生”了。特别是银行,讫今为止没有一人因为将银行资金转向银行而受到处理。自然,股市也就不可能真正步入稳定状态了。

  今年年初推出的熔断机制,说到底,也是行政干预的结果,是没有依据中国股市的特点和现实去做的结果。只要稍有一点市场意识,熔断机制就不会推出,股市也不会出现第二波的暴跌。正是管理层太想把指数做高、做优,最好是在短时间内入冲破6124点前期最高点,于是,各种制造泡沫的政策和行为,也就会经常在股市发挥作用,短短几个月时间指数就能上涨几千点或下跌几千点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显然,这是市场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市场意识还比较淡漠的表现之一。

  也许正是因为政府过度重视指数,投资者也被指数完全绑架。因此,包括市场分析师、预测师在内的各个方面,也就都对指数充满了期待。而那些搞所谓指数分析的市场分析者们,就紧紧抓住政府和投资者都有这方面的偏好,便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分析和预测,进一步扰乱调成秩序、损害市场信心。殊不知,其所谓的分析,很多就是“拍”着指数的马屁拍脑袋拍出来的,而不是真正的投资分析。如此一来,投资者和股市之间,就不可能形成互动效应,而成了少数人牟取利益的平台和工具。

  所以,不过度看重指数,应当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关节点,成为政府能否真正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衡量标准。只要政府仍然把眼睛死死盯在指数上,股市也就很难真正步入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轨道,牛市就会很难来到投资者身边。只有让指数真正回归市场,股市也才能真正步入市场,步入良性发展的通道。

分享: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