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桂林鱼价甲天下”,权力的监管去哪儿了?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秘蜜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2日

  18日晚,王女士和几个朋友到伏波山附近一家“江边美食”餐馆吃饭。点菜时跟着餐馆的人去称鱼,“结果我们还没说要,也不知道价格时,店员就把鱼捞了出来,摔死了。”而这时店员才说,这鱼1500元/斤,3斤3两,总价5000元。餐馆把娃娃鱼做好端上了桌,并要求付账。而王女士一行人拒绝付账,当晚9点,民警赶到现场调解,最终,王女士一行付了1500元。(4月21日中国网河南讯)

  这些年来,节假日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旅游体验却不尽如人意。从青岛的“天价大虾”到南京的“天价马”,如今又有了桂林的“天价鱼”,景区餐馆宰客事件时有发生,且剧情的反转玄而又玄,让不少有出游计划的人望而却步。不禁令人琢磨,缘何景区商家与游客“纠结”不断?

  商家、游客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因为获得优势区位成本高,又因为供小于求,所以景区附近商品和服务要价高有其合理性。只要做到事前告知、明码实价,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但果真如此吗?仔细了解的话会发现,景区宰客往往是“偷梁换柱”,作为外地人的游客通常无法完全了解价格、质量信息,使得自己在买卖时“挨刀”。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幸曾到过桂林,象山的奇、两江四湖的夜、漓江的秀…当得起“冠绝天下”之说,但景区商家的漫天要价、黄牛的泛滥,景区的乱象也着实令人头疼。应该说此事也不仅是桂林“独一份”,各地景区同样乱象丛生。此次事件之所以令人如此震惊,更在于“民警赶到现场调解,最终,王女士一行付了1500元。”商家、游客僵持不下,看似是双方关系的错综复杂,感情是“有人撑腰”,说到底其实是当地政府、监管部门“权力的缺失”。

  有些地方停留在“被动监管—媒体曝光—维护市场秩序”的套路,确实需要改改了。想比之下三亚在游客知情权问题上就学乖了很多,为杜绝司机拿回扣现象,专门出台了专项法规,规定不得诱导乘客到海鲜排档消费,变相宰客,一经核实驾驶员“一次性死亡”终生不得从事出租车行业。同时,鉴于现在网络信息的发展,监管部门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舆评对商家进行监督,如果一家店在网上出现差评较多,监管部门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分享:

来源:中国江西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