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全球油价的春天还没来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0日

  多哈会议之前,市场对签署冻产协议就没有信心。果如所料,在伊朗不参加会议、俄罗斯态度犹豫和沙特“攀比”伊朗的困局下,经过长达7小时的闭门会议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非OPEC产油国周日意外未能在多哈达成冻产协议。

  冻产协议流产,也冻结了会前暖意融融的油市春天。原油期货周一亚洲盘初暴跌逾6%。美国原油期货5月合约周一(4月18日)亚市早盘重挫6.7%,至37.68美元/桶。布兰特原油期货6月合约也暴跌6.7%,至40.18美元/桶。

  40美元左右/桶的价格,显得很尴尬。虽然,这要比今年初好的多,当时全球油价曾经滑落至30美元/桶之下。但是所有产油国,无论是沙特主导的OPEC国家还是俄罗斯这样的非OPEC国家,40美元的价格远低于其市场预期。而且,这一价格也难以舒缓其财政危机。沙特这个石油富国的财政赤字已达历史高点,俄罗斯糟糕的财政形势也不可持续。

  即使是拥有尖端页岩油技术的美国,40美元/桶也无法实现真正的盈利。以美国的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为例,这一价格成为其能够维持银行信贷谈判的底线条件。低于这一价格水平,该公司资金链断,有可能破产。50美元/桶的价格,美国页岩油公司才会考虑是否考虑增加钻井,而且还要考虑财务成本是否可行。只有到了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公司才可能有利可图。

  对价格不那么在意的,是伊朗。这个国家的石油禁运被取消后,就力争恢复制裁前的市场保有量,因而根本不理会所谓的冻产协议。也许,伊拉克也希望恢复战前该国在全球油市中的份额。不过,伊朗的诉求不过是求量而非求价。经历国际社会制裁的这个海湾国家,哪怕油价降到个位数,也是实实在在的收入。OPEC数据显示 ,伊朗在三月份的石油产量为330万桶,较一月份的290万桶多,但仍然低于遭石油禁运前的接近4000万桶。显然,在伊朗没有“吃饱”前,这个国家不会理会产油国任何的减产或冻产提议。

  简言之,OPEC内部和非OPEC国家的石油战还会继续下去。哪怕这是一场看不到希望、集体自杀的市场零和游戏。

  更糟糕的是,这一轮的石油价格低迷周期,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

  一是石油价格遭遇全球经济新平庸、主要消费国需求不振和页岩油新技术三期叠加的冲击。买方市场的格局加上自相残杀的内讧,传统产油国的原油经济依赖症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尤其是沙特等中东产油国和委内瑞拉及非洲的一些产油国,如果没有产业多元化的升级,靠石油生存已经不可能。

  二是生态文明时代已经来临。化石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容易带来污染。随着《巴黎协议》的签署,包括中美等能源消费大国,就研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和减少碳排放达成了共识。化石能源或可继续主导市场一段时间,但OPEC国家通过市场供需调整掌握全球原油价格定价权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全球能源市场进入后OPEC时代,这是OPEC和非OPEC国家必须认清的事实。

  三是传统油市发生了变化。OPEC内部有沙特和伊朗的竞争,OPEC和非OPEC国家之间,既有俄罗斯的挑战,更有美国页岩油技术的冲击。在地缘政治的因素下,石油也会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事实上,本轮原有价格的周期,和2010年美国页岩油技术的突飞猛进有着密切关系。如今,美国成为全球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对沙特等国也是沉重的打击。

  当然,短期内原油依然是全球市场的主要能源。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中国市场的企稳,全球油市也会有相当的上涨空间。而且,等到伊朗恢复禁运前的市场容量,伊朗和其他产油国基于共同的利益也会考虑加入冻产协议,以提振全球油价。

  但是、新能源、新技术和新经济周期,决定了全球油价不可能冲高至百美元/桶或者更高。对此,各产油国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冻产协议的流产,让全球油市之前呈现的价格涨势付诸东流,全球油市的春天远未到来。 高油价时代,对产油国和世界言,也许成了美好的记忆。(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分享: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