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收费乱象如何能让网约车安身立命!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杨朝清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3日

  “滴滴价格显示41元,途中司机一直绕路,结单时显示我要付92.7元。”近日,福建福州网友在微博吐槽滴滴快车。同一天,又有网友反映,使用快车“拼车”功能本来应该省钱,结果原先车费7元,拼完车反而被扣了20多元。有市民认为,滴滴软件收费不明,单靠企业监管,一些收费乱象开始显现。(4月12日《海峡都市报》)

  作为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滴滴等网约车之所以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用脚投票”,就在于做到了便民、利民。与传统出租车相比,网约车一方面收费更低,另一方面以“私人订制”的方式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此外,网约车的服务态度,通常比出租车要好。网购车的高性价比,让乘客的用户体验得到了提升。

  然而,网约车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生长”之后,一些弊病也开始暴露出来。不论是网购车司机泥沙俱下、有些人甚至具有“犯罪前科”,还是司机对路线、路况不熟悉,抑或绕路等“收费乱象”,网约车的角色扮演背离公众期许,不可避免会切割公信力;一旦这样的失范行为得不到有效治理,网约车难免会遭遇市场的“滑铁卢”。

  对于消费者而言,网购车通过绕路多收费不仅带来了经济损失,也带来了精神伤害;这样的“宰客”行为,既不符合传统道德,也背离了职业操守。拼车明明是为了省钱,为何反倒花费更多?由于缺乏规则约束,拼车行为会在线路、车资上引发摩擦和纠纷。如果司机绕路去接了另外的拼车乘客,难免会导致拼车费用的上涨,甚至会出现“拼车不如不拼车”的情况。

  目前,“网约车收费乱象”还处于公共治理的边缘地带,约束司机更多地依靠网约车公司的监管;网约车公司也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管办法,只能依靠消费者的投诉来进行“倒查”。“消费者不投诉公司不追究”的责任倒逼,一方面会让网约车司机产生侥幸、投机心理,另一方面也只是一种“亡羊补牢”——即使消费者最终收获了道歉、得到了补偿,“网约车收费乱象”也给他们留下了心理阴影。

  这边厢,消费者对个性化、多元化的网约车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那边厢,鱼龙混杂的网约车司机对“利益的蛋糕”进行涸泽而渔,切割了消费者的信任。这种短视、功利的“网约车收费乱象”即使在短期内进行了利益套现,却损伤了网约车安身立命的根本。

  修复“网约车收费乱象”带来的信任裂痕,公司加强对司机的监管只是第一步。只有提升网约车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净化网约车司机队伍,让消费者的出行之旅更有安全、更有品质、更加舒畅,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实现消费者、司机和网约车公司的多赢。

分享: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