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村低保12868人,农村医疗救助20443人次,为1000余群众实现“微心愿”,去年全县脱贫26705人,脱贫率达55%……
一张张靓丽的
民生账单背后,是石城县坚持用辩证思维推进民生建设,普惠于民、造福于民。
慢与快,在对撞中彰显公平
近日,石城县琴江镇古樟村村民陈柱秀心里的疑虑终于打消了。原来,通过摇号配租的她,获得一套移民搬迁“进城进园”安置房,与直接进城买房相比节省了10万元。陈柱秀说,去年8月就有村干部上门向她了解家庭情况及购房意愿,直到去年年底公示结束后,才公开摇号分配到房源。
为何前后花了四个月时间?石城县移民和扶贫办干部温必应介绍,石城去年8月启动“进城进园”工作,先是由村干部上门宣传发动、调查情况,然后是村干部对有意愿的群众进行上门核查,接下来县、乡、村三级干部上户现场核对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公开公示,群众无异议后再签订协议,公开摇号分配房源。
等前期工作做足了,房子也建好了,一期213户贫困户摇号后立马领钥匙进房装修。在温必应看来,有些程序不能快,快了不能保证公平;但也不能拖,拖了群众就会有意见。
石城县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大力推行“建议民提、决策民定、承诺民督、过程民管、绩效民评、干部民选”的工作机制,要求民生工程一定要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实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在县域网站、县宣传长廊、村级公示栏公开,确保民生受益对象真实,不漏掉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同时,该县明确民生工程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时限,实行月督查通报机制,并对民生资金实行封闭管理、实时监督,确保民生项目快速落地、民生资金精准到户。
在慢与快的对撞中,实现公平与效率,促进民生安家落户。
大与小,在融合中凸显智慧
“有了专业的指导,养殖效益就是不一样。”近日,石城县龙岗乡下迳村村民陈生连又卖出一批鱼,获利颇丰。
陈生连一直在做水产养殖,但经常发生疾病,导致养殖效益不高。他一直希望能获得一套养殖书籍和专业指导。龙岗乡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购买了一套专业养殖书籍,并送书上门,还组织农技干部一对一指导服务。如今,陈生连的水产养殖效益直线上升。仅去年年底至今,他就获得了近万元的水产养殖收入。
心愿再小,也是民生。石城县在着力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大民生的基础上,俯下身子,打开“放大镜”,着重关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微民生”,通过实现这些“微民生”实事,使百姓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实惠。该县积极开展“干群心连心、点亮微心愿”活动,向城乡留守儿童、低保对象、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广泛征集“微心愿”,发动“连心”小分队成员、各级党员干部和爱心人士认领“微心愿”,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合理“微心愿”。同时该县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收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街小巷、小桥小路、水渠水坝、路灯路肩等实际民生问题,通过整合“一事一议”、扶贫、交通等项目,广泛发动社会资金,采取项目覆盖的方式,全面实施小微民生工程,改善民生基础设施。
大民生与小民生的有机融合,促进民生特惠与普惠,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去年石城县累计投入民生类资金10.76亿元。
加与减,在平衡中见证幸福
近日,年过七旬的市民陈荣珠在乘坐公交时不慎跌倒,胸椎骨压缩性骨折,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原本以为除了医保外还要花很多钱,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除了城镇医保报销外,他还从
保险公司获得4063.5元人身意外险理赔。“这样一来,我这次意外受伤几乎没有花钱,真是‘意外’。”陈荣珠惊喜地说道。
原来,石城县为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办理了老年优待证,并为1.75万7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若他们乘坐公交车意外受伤,除了享受医保政策外,还可以获得保险理赔。
为群众减负,先做好民生加法。石城县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每年每人提高了240元,农村低保净增461人,五保户集中供养每人每年提高了420元,县财政补助农村合作医疗每年人均提高到380元,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355人,新增
担保资金100万元,发放小额
贷款5937万元,带动2265人就业。
石城县在做好民生加法的同时,着力算好民生减法。该县免费救治白血病儿,实施尿毒症免费透析112例,免费救治303人次重性精神患者,为5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同时为3.4万人免费提供教科书,资助各类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6687人,投入1.08亿元完成土坯房改造4734户,免费为928户特困户新建解困房。
一加一减,幸福显现。均衡的民生投入,让百姓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