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都县贡江南岸,与县城隔江相望,占地5.3平方公里的楂林工业小区、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的上欧工业小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的罗坳工业小区,形成了“一园三区”的工业发展空间布局,这里便是于都县“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核心战场。
“平台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没有平台强支撑,就没有工业大发展。”于都县委书记蓝捷说。2016年,该县解放思想、科学谋划,通过抓实扩容提质、产城融合,构建工业发展大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全县工业实现三年翻番奠定坚实基础。
扩容提质,点“土”成金
4月11日,位于于都县工业园的格特拉克公司新上年产50万台套汽车变速箱的一期项目正紧张进行试生产。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一期工程年生产汽车变速箱10万台套项目已竣工并投入试生产,预计至今年底,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税收7500万元。
在该工业园,赢家服饰二期工程、以泰电子二期工程已全面建成;楂林、上欧及罗坳工业小区路网建设紧锣密鼓推进,返乡产业园区4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即将动工……当地干部称,不能让土地搁置“晒太阳”。
“打好主攻工业攻坚战,关键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做文章,让有限的土地在短时间内实现效益最大化。”于都县工业园区党委书记赖晓强说,为了抢时间、抓进度,该县坚持挂图作业、倒排工期,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企业早投产、早见效;为了省资源、抢效益,该县精打细算,通过清理回收土地、推行PPP模式等方式,盘活多方面资源,推进园区扩容提质,点“土”成金。
如今,楂林工业小区“四纵六横”路网体系建设全面推开,上欧、罗坳工业小区路网体系已初步形成。上欧小区隽浩皮具、昇达电子、天琢药业、旺来塑料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欧翔电子全面投产;罗坳小区正亿纸品项目开工建设,家家兴环保建材土石方平整已动工,返乡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即将动工建设。
此外,该县今年首批PPP项目日前完成招投标,即将落户。该批项目含道路12条,总里程12.7公里,投资总额达3.5亿元。
筑巢引凤,集群发展
连日来,坐落于贡江河畔的赢家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抢生产。这是于都县引进的全国著名服饰生产企业,具有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2015年,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亿元,税收2300万元。
赢家服饰的落户并不简单。2012年,该县放弃了贡江河畔高额的土地收益,针对该公司提出的2万伏安的用电需求,投入上千万元,提升整个园区的供水供电能力,吸引了赢家的落户。而作为回报,赢家服饰2014年投产至今,不仅为该县带来了可观税收,更引领了该县服装服饰产业加速发展壮大,使之成为于都
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立足县内服装产业工人多、产业基础好的实际,于都县县长陈阳山带队前往广东、福建等地,对服装服饰产业进行考察和了解,确立了打造以赢家服饰为龙头的服装服饰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围绕服装服饰产业,该县积极完善上下游产业链,设立服装服饰原辅料销售市场,同时鼓励自主创新,整合市场和资源,在工业园区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厂房,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推动服装服饰产业蓬勃发展。2015年,该县被列为江西省服装服饰产业基地。今年一季度,该县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亿元,其中服装服饰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
从引进一家企业到构建一个产业集群,于都县走出了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2016年,该县强化集群发展理念,发挥资源、交通、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致力形成“一主三优五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被列为全省服装服饰产业基地为契机,于都依托赢家服饰、鼎晟服饰等龙头企业,加快服装产业园和龚杏产业城标准厂房建设,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动服装服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力争到2018年服装服饰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00亿元。
——扶持壮大优势产业。重点扶持以格特拉克、以泰电子、奥科特照明、绿中源茶油精深加工、安盛钨业为龙头的机械电子、食品医药、矿
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力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绿色食品、生物和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锂电与电动汽车等五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
产城融合,宜居宜业
4月11日,家住于都县工业园区思源社区的深山移民户王书荣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学校后,便来到他在小区开设的超市忙活,而他的妻子,则在园区内的以泰电子厂上班。
“我们夫妻不仅住进了安置房,还享受3年免租政策优惠开起了超市,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我们在家门口上班,收入稳定、待遇不差,真正住得进、留得下。”王书荣充满感恩的话语背后,是于都强化产城融合理念带来的工业发展新局面。
在平台建设中,于都县坚持产城融合互动,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在工业园区高标准建设移民安置小区,同时完善生活配套,既让村民安居乐业,又为园区提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了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促进了园区工业的加快发展。
该县将职工公寓、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等纳入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新型社区。同时,将农贸市场、工业新区学校、医院、汽车总站、汽车交易市场、总部经济大厦等纳入规划建设,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此外,加快推进产业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电子商务、
金融创新及物流中心等平台建设,着力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园、粮油产业园等项目,完善园区配套体系,为优势产业集群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