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流通畸态:挤掉菜价的“非市场因素”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7日

  江苏省调查总队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江苏省鲜菜价格累计涨幅达六成,3月份更是一路猛涨。买菜人的菜篮子越拎越重,与此同时,种菜人也笑不出来。不少菜农抱怨说,菜贩都买房了,种菜的却还只能养家糊口。

  菜价“发烧”、菜农只分得一点“剩汤剩饭”,凸显出蔬菜流通的畸态。当“菜贱伤农”时,消费者很难感受到菜价大幅下降给菜农带来的困扰;而当消费者“买菜花大钱”时,菜农也只是“种菜赚小钱”。两头吃亏,肥了中间,在与流通环节的博弈中,弱势的菜农少有话语权;菜农有旱有涝,中间环节却是保赚。尤须警惕的是,有些流通大户利用冷库囤积耐贮蔬菜,有货不卖,人为导致紧缺,加剧价格上涨,这都说明市场在流通环节出了问题。

  长期来看,由农产品价值回归导致的菜价上涨是正常趋势。但上涨不等于过快上涨,不意味着乱涨,更不应移花接木,把“非市场因素”当成市场因素来牟利。解决市场的问题,虽不宜直接行政干预,但政府部门至少可以做两件事。一是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给菜价“减负”;二是对菜价实行“全程晒”,公布蔬菜田头成交价、农贸批发价和菜场零售价,看菜价从哪里开始打滚、从何处开始狂奔,从而挤掉菜价的“非市场因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奚旭初)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