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作者:舒圣祥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8日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一直缺乏权威数字。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倪春霞表示,此前使用的都是估计的数字,民政部已与教育部、公安部等决定今年开展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从而实现精准帮扶。(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我国今年将首次摸清留守儿童底数——看到这条新闻,我必须承认,我没有欣喜地想到留守儿童的笑脸,而是“阴暗”地想到了哗哗流走的人民币,那些来自纳税人的血汗钱。关爱留守儿童这么多年,却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这既不正常又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大数据政务系统建设的滞后,想要什么数据不能调取,得专门摸底排查;正常的是,留守儿童是个随时变动的概念,今天的留守儿童也许明天就不留守了,因此从来就没有准确的数字。
三年前,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这样的数据是否精确?当然不精确。但是,就像圆周率并不需要背到小数点后一万位,现有估算数据对于留守儿童帮扶政策的制定,其实已经够用。
当然,要实现所谓“精准帮扶”,估算的数据也许不行;可问题是,对留守儿童是不是真的存在“精准帮扶”?该如何“精准帮扶”?是给他们每个人每年都发点钱,还是买套衣服送个书包?显然,留守儿童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你们不能这样对我。”今年春节,那个拉住车门对准备返城的父母哭喊的孩子,很多人也许还记得。对留守儿童来说,最好的帮扶,是让他们能和父母团聚。
如果“精准帮扶”走的还是给钱给物的路子,不如交给专业的民间慈善机构去做,因为层层划拨的政府性慈善往往效率极低。现实的例证是,屡发留守儿童悲剧事件后,贵州毕节四年前成立了1.77亿元的“毕节市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可至今没有公开过相关信息,似乎花钱无痕。所谓“精准帮扶”,要让更多童年免于留守,重要的不在于统计数量上的精准,而应该是政策指向上的精准。
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问题,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等,都是原因。若仅就让父母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而言,留守儿童问题首先是一个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在城里没有学上,要么进不去,要么价太高,要么路太远,要么质量差。义务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仅限于在乡村入学,而没有选择的自由。倘若包括异地升学之类的教育问题解决不了,摸底摸的再清楚,也无助于拯救留守的童年。
此外,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单独的问题,它同时也可以是留守老人的问题、留守妇女的问题。家庭的不完整,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悲凉缩影,相当程度上归因于农民财产权利的不完整。比如,农民最大的财产是土地,他们却没有处置的权利。如果土地和宅基地都可以自由流转,留守儿童也许就不会存在,城镇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楼市去库存也会少一点泡沫。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