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互联网金融协会除了会费过亿元 还有什么值得关注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8日

    新华社3月25日电(记者 叶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这个注定无法低调的协会,在期待中成立,在争议中启航。如今,更是因为一张会费的照片和一份组织机构名单,将互联网金融再次推向风口。会费的合理性和构成的代表性,已成为该协会绕不开的话题。但是除此之外,这个协会未来应该有哪些作为,其实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针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会费和机构领导代表性。这个问题似乎一言难尽,不过,如果我们逆向思维,假设这个协会一来不收取会员任何费用,二来所有机构领导均为企业,那么问题又来了——那样的互联网金融协会,是否会让我们更有信心?在那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领导又该如何产生,是看谁的机构大,还是看谁砸钱多?可见,答案显然同样耐人寻味。
 
  这种进退两难的尴尬,正折射了当下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窘境。一方面,行业和公众都期待政府能够深度介入,以确保行业的规范性,避免“跑路”平台频繁出现;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政府介入过深,将这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管制得暮气沉沉。面对“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两个极端,公众期待的是协会能允执其中的分寸感。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呢?
 
  对于公众来说,这个协会应该是风险提示的“仪表盘”。长期以来,不少企业都在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赚着违法集资的票子。久而久之,不少人对于互联网金融畏之如虎。如果以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黑匣子”,公众只能通过广告、报道来了解,那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后,是否应该定期发布诸如黑名单、白名单或预警名单?让优质企业脱颖而出,让劣质企业提心吊胆。如此,才让拟斥巨资搭建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库,不只是内部使用,而真正地为公众创造价值。当然,这也同样是为行业创造价值。
 
  对于会员来说,协会也应该在阳光下运作。每年动辄上亿的会费,理应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只有在阳光下运作的协会,对行业、对公众才有公信力。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信用的基础是沟通。对于一个影响亿万用户的“国字号”行业协会,更不应该闭门造车,理应开门立信。一个协会乃至行业公信力的树立,只能依靠与时俱进的实在举措,而不能单指望如雷贯耳的名号背书。

分享: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