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作者:谭浩俊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8日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7日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工资五千块钱可以过日子过得不错,如果还要养孩子,甚至还要有一个需要赡养的老人,就非常拮据。所以,统一减除标准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就不是一个方向。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前些年个税起征点连续上调,公众已经对个税改革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也知道单纯提高起征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人所得税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沦为工薪税的问题。可是,面对有关方面总在只说不做,或者动作迟缓,公众也就只能把眼睛盯在起征点上,试图通过提高起征点,寻求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因为,不管怎么说,提高起征点,对工薪阶层来说,还是能够减轻一点负担的。
只是,就整个个人所得税体制来说,提高起征点,确实起不到任何作用与效果。相反,单一的提高起征点,还有可能为今后的个人所得税体制改革留下后遗症,造成今后在设计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时,很难找到合适的标准。
问题在于,面对舆论和公众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期待和希望、要求与呼声,有关方面一直在使用拖延战术,而没有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迫使公众不得不把目光牢牢锁住在起征点上。
事实上,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和社会征信体制下,舆论和公众并不指望出台一个一劳永逸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也不指望新的改革方案能够解决个人所得税的所有问题。如高收入者的收入如何监控、哪些收入应当纳入到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范围、体制外收入如何规范等,都有可能对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的设计产生影响。但是,也决不是说,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不能制定。更何况,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个人所得税缴纳体系和机制,中国也可以认真借鉴,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如可以先以家庭为征收单位制定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以减轻人员较多、家庭人均收入较低家庭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体现社会公平。在此基础上,将可以纳入到个人所得税缴纳范围的收入,有计划、有步骤地纳入征收范围。
能够理解,有关方面所以迟迟不愿认真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工作,不愿把个人所得税税改革方案拿出来,就是心中无底,就是怕方案出来以后受到舆论和公众的广泛质疑,就是把新的改革方案实施后,很难执行到位,继而受到舆论和公众的批评与追问。如果这样,改革推进的难度就更大了。
必须知道,任何一项改革方案的制定,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方案出台以后,也不可能没有任何议论。关键一条,就是在研究制定方案时,能够站在全局和大局的高度,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去研究和商量改革方案,从而尽可能地使改革方案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如果这样,纵然有人反对和质疑,也不会影响大局,不会产生过大的社会反响。
相反,如果一直采用拖延战术,一直不把改革方案拿出来,舆论和公众就会对政府的改革目的产生质疑,对政府的改革动力产生失望,从而对改革采取不支持、不信任态度,这才是改革过程中最令人担心的问题。
在记者会上,楼部长表示,财税改革低于社会预期,很惭愧。惭愧的地方在于,有些没有达到要求的进度,或者说比三中全会要求的进度适当地慢了一点。这其中,就应当包括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要知道,这是舆论和公众最为关心的改革内容之一,也是敏感度最强的改革内容之一。如果这种在公众心里具有极重分量的东西,有关方面始终采用拖延战术,显然是不合适的,是会受到舆论和公众质疑的。
所以,在明知个人所得税改革不能只考虑提高起征点的情况下,舆论和公众仍然不遗余力地要求提高个税起征点,说到底,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表达对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只说不动的不满。其他,找不到更多的含义。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