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作者:江曾培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8日
勇气、锐气、朝气源自于广大干部为国家富强、为人民造福而奋斗的伟大理想,然而,改革常常要拓荒,走出前人未走过的路,特别是当今的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关键时刻,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成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中间难免伴随着艰险与失败。对此,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气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跌倒了爬起来,迎难而上,胜而后已。这些锐意改革者是干部队伍中的精英,较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出错,怕问责”的庸官懒吏要高出多矣。对他们在探索进取中所犯的难于避免的过失,也要在制度上加以宽容,以免他们的后顾之忧,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创造创新精神,更有力地开创发展新局面。
据此,正在开会的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十分赞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容错机制”。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节中说:“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许多代表委员表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敢想敢干的改革创新者也可能犯错。而且正因为他们是改革者、是创新者,在实践中会有一些新思想、新做法,有可能会改变旧有的发展模式,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会让一些人对他们“另眼相看”,一旦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失误,犯了错,就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做文章。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保护,改革创新者的积极性就会被打压,甚至被打垮。来自中央的理解与支持,让真正的改革创新者在放手闯、大胆干的同时吃了一颗“定心丸”。
“容错”,或者说“宽容失败”,过去在科技界讲得比较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出现,都是经过时间的打磨,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间难免有失败,而“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就为通往成功奠定了基础。过去有个名叫606的药品,试验了606次才获得成功,不经过前面605 次的失败,就没有最后的成功。要看到失败中寓有成功的因子。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重要学说的建立,如万有引力、电磁场、相对论、量力论、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表、原子能等,都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往往需要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集体努力,其间后人既从前人的成功中获得经验,也从前人的失败中获取教训。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受惠于笛卡儿等人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从他们的错误阐释中引发出的思想启示。所以,不要把科研中的失败当作一无可取的狗屎,而应视其为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它。
同样,对待社会人文领域的改革创新,也只有营造了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健全了“容错纠错机制”,使敢为人先的干部无后顾之忧,方能最大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大胆干,大胆闯,为社会主义的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自然,“容错”是宽容改革过程中难于避免的错误与失败,它往往受制于对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认识过程,这与由任性的“胡作为”“乱作为”造成的纰漏与问题,完全是两码事。为敢想敢干者撑腰,为“第一个吃螃蟹”者鼓劲的“容错”机制,胡作乱为者从中是不会得到任何庇护的。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