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首付贷火热引担忧 业内称暂不会引发大范围风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8日

    ◎每经记者 朱丹丹
 
  近期,各类首付贷产品备受追捧,其背后的风险同样广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首付贷产品,甚至有平台月成交额达数百套。
 
  网贷315 CIO李子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多元化首付贷产品的出现,表面上是缓和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在有效的管理分割、打包、出售债权产品的交易机制未形成之前,实质是在通过杠杆化的操作推动畸形需求释放,风险极有可能从地产领域传导至金融体系,表面的均衡不是健康的稳态,存在隐患。
 
  李子川分析指出,好在我国的信用衍生品市场几乎没有起步,在此类产品总量不大的情况下,影响程度还需要看后续的监管态度跟产品的普及情况。
 
  风险会或向两端传递
 
   房价飙升的背后,首付贷异常火爆,不过,如果房价下跌,这类产品的杠杆风险可能会暴露,而且这种风险极有可能从地产领域向金融体系、理财产品投资人两端传递。
 
  “首付贷类产品的放贷端通常会把这些债权打包成理财产品,放到P2P线上平台让普通投资者购买从而赚取利差,这就好比在去年股市好的时候,很多金融机构和P2P平台推出股票配资的业务一样。但房产交易本身具有交易周期性长,不确定因素大,处置、变现抵押房产周期长等特点,远不如股票交易方便灵活,一旦楼市出现较大波动,这种风险最终会转嫁到投资者个人,这是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双方均难承受的。”银率网分析师闫博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
 
  “当利率水平较低,且房屋价格不断上涨时,首付贷用户还款压力较小,甚至可以通过房屋再融资保证贷款偿还,一旦形势反转,违约情况可能会大面积发生,买单者将是社会大众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首付贷的具体操作模式上,投资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平台方为推升交易量,目的是佣金或者去库存,一旦投资者认购相应债权实现风险转移,平台极有可能放松对借款者的监督管控。”李子川表示。
 
  闫博锴进一步表示,首付贷一般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或者P2P网贷平台发放的产品,在这些机构贷款的个人信息无法第一时间体现在央行征信系统上,这让银行难以了解贷款买房人的实际负债情况,无法判断借款人是否具备应有的还款能力,这种按揭贷款用户的增多,势必让银行房贷质量下降,贷款违约率提升。
 
  首付贷产品风险大于收益
 
   对于买房人而言,闫博锴表示,不同于银行按揭贷款,具有贷款时间短、利息高的特性,首付贷对于借款人来说虽然是降低了买房的门槛,但并不意味着减少了购房成本,而是把应付的首付款转嫁到每月的还款中,未来还贷过程中将支付更多的利息,加上房贷月供,借款人背负多重的还贷压力。
 
  礼德财富执行副总裁李渊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部分购房者使用首付贷的目的是为了炒房。假如房价大幅度下降,达不到购房者对房价的心理预期,购房者极有可能逾期不还,甚至造成坏账。
 
  不过,李渊补充称,首付贷的利率较高,使用首付贷来购房、炒房的人只占实际购房者的一小部分,再加上购房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在房价稳定的前提下,首付贷还不至于引发大范围的金融风险。
 
  李渊坦言,总体来说,首付贷产品的风险大于收益,不建议投资人购买首付贷产品。中国居民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是由央行统一进行宏观调控的。通过民间二次借贷的方式支付首付,使得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也能向银行贷款,相当于越过了金融贷款审核的门槛,中间存在一定骗贷的嫌疑,是不符合相关政策的。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