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网络报道真实“底线”不能破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1日

  春节以来,一系列网络热点的走势如同剧情跌宕的热播剧,引得媒体竞相转载和评论,民众也在广泛讨论。现实却是,《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引申出忧心农村现状的严肃话题,文章最终证实为虚构杜撰;“上海逃饭女”事件引发城乡不同群体融合的大讨论,最终却证明是个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

  回顾这几起事件,从普通网文发酵为热点话题,媒体的争相转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抢新闻、快发布、博眼球,有些媒体在根本未采访到当事人和核实基本事实的情况下抢发,迫不及待地将不靠谱的信息当成真相,最终在急功近利中酿成一起起闹剧。这给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个严肃话题,在新闻抢发以秒计的当下,快节奏的报道如何坚守住真实底线和社会责任?

  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今舆论场,媒体竞争与生存压力巨大,通过抢抓新闻、回应热点以掌握话题权及彰显存在感,本无可厚非,但真实性是新闻生命这一底线不能突破。套用一句流行语,“我们走得太快,忘记了为何而来”。一些媒体过于求快,助长了功利之心、浮躁之气,失去了对新闻事实的基本判断、对媒体社会责任的至诚坚守。个别媒体或许从中赚取了流量、获得了点击、得到了蝇头小利,但最终破坏的是社会真善美和媒体整体公信力,加剧的是社会信任危机,堆积的是负能量。

  新闻媒体要直面社会丑恶问题,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则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媒体在快节奏的新闻报道中应保持一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冷静思考。这种冷静是不人云亦云,是不盲从附和,是对新闻真实的价值坚守。惟有冷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擦亮双眼,更好地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才能在众声喧哗中理性判断、理性发声。(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胜强)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