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对“烂尾楼”和闲置土地不可置之不理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9日

  一边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一边是“白天没人,夜晚没灯”的烂尾高楼和闲置土地。日前,有媒体实地走访发现,在华北某省会城市闹市区存有几十处“烂尾楼”和闲置土地,占地近4000亩,有的甚至已经闲置十几年。

  城市闹市区可谓“寸土寸金”,不少地段甚至可以拍出“天价”,而“烂尾楼”的出现,显然是对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且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按照有关规定,土地闲置2年可无偿收回。闲置土地应收回而未收回,显然有损制度的公信力,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同时,“烂尾楼”和闲置土地影响着城市形象、美观度和美誉度,造成城市形象无形资产贬值。

  “烂尾楼”和闲置土地的存在,可能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但有关方面决不能坐视不理。

  首先,应摸清责任单位及烂尾和闲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果可以利用,应让相关责任单位限期利用;如果不能尽快利用,应坚决依法处置。

  其次,应对有关决策者依规追责。具体来说,规划、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是否严格依法履职、科学决策,应先调查再追责;“烂尾楼”和闲置土地属于政府部门和国企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再次,完善审批及日常监管机制,有效预防“烂尾楼”和闲置土地再现。不仅要尽快消化存量,还要从根本上预防增量,尤其要防止拍脑袋决策、“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

  总之,“烂尾楼”和闲置土地是城市脸上的疤痕,城市管理者有责任积极行动起来,还城市以清朗形象。(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 者:冯海宁)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