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重视海外风险须打破惯性思维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5日

    ■本报记者 冷翠华
 
  “部分在中国非常成功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却遭遇了重大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由于惯性思维,他们忽视了真正的海外风险。”昨日,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江泰保险经纪董事长沈开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人民币(折合11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相关估算显示,未来十年我国对外投资预计将达到1.25万亿美元至2万亿美元。
 
  但也有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有2万多家企业在海外投资,90%以上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是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大项目,能盈利的也不多。2015年又走出去一万多家企业,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普遍反映是:商机多,风险大。
 
  沈开涛表示,企业走出去以后却折戟而归有几大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国际贸易、国际合作、跨国投资过程中,存在着准入壁垒;其次在融资条件、财税政策、环境保护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第三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存在着天然短板;第四是中小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比较弱,存在着国际化人才短板。
 
  他指出,在各种风险之中,尽管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风险是不一样的,但有不少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然延续着国内思维,例如,没有把环境保护问题看得十分重要,或者没有把税务问题看得十分重要。而在实际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往往因为这些自认为不重要的问题栽了跟头。
 
  “最大的风险,并没有得到企业最大的重视。”沈开涛表示,这并非企业不重视风险,而是企业没有认识到走出去所在地方的最大风险,也就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在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长线服务方面,要持续解决这一问题。江泰保险经纪牵头成立国际合作联盟,就是为在全球范围内可以提供属地化的投资咨询服务及属地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他还指出,目前,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保险是非常重要的融资工具和风险转移工具,但目前其应用程度还不深。一方面是由于大家对保险的认识还不深,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缺乏部分企业真正需要的产品,或者承保能力有限。例如,企业非常需要的应收账款保险以及恐怖袭击保险等,这些领域都需要进行提升。
 
  据记者了解,为了能及时发布全球各地的风险信息,帮助更多的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江泰保险国际合作联盟每年都将举行一次大范围的风险发布会,并且每月举行防范海外风险的落地培训。今年其主办的2016年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暨“一带一路”风险管理论坛将于3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