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我们该如何看待新农民的“新”?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1日

  新农民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显现与传统农民截然不同的气质与力量。但是,这种“新”,是新农民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的

  仅把新农民当做一个个体来看,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和能发挥的作用都是很有限的。如果只看见这种个体的“小”,看不见整体的“新”,就会影响对新农民的看法

  要把新农民的成长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新农民的成长壮大,才会既从大处着眼支持引导,也在具体路径上扶持鼓励

  现在,新农民正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田间地头、互联网平台以及各种创业创意园区,他们以初生牛犊的气势,把传统农耕文明快速地与现代农业文明连接起来,既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群体,也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土地,更给传统农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与面貌。

  这就是新农民在现代农业舞台上为我们呈现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充满了新生命的生机与活力。那么,新农民的“新”到底在哪里?是新身份、新形象?是新技术、新手段?还是新理念、新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看待新农民的“新”?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新农民的未来,更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从新农民群体来看,目前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由传统农民转变而来,这是人数最多的新农民群体,包括一直在乡里务农的“本土能人”和“返乡能人”,如种养殖大户、农机手以及各种农技员等。“返乡能人”大多有过打工、经商、做老板的经历和积累。这一群体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农二代”大多开始子承父业。二是受过专业教育甚至有出国经历的青年群体。这一群体有一个基本特征,尽管学有所长,但大多出身农村,或者与乡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决定他们回乡创业的内在基因。三是以资本投资人或委托人身份从事农业产业的人群,寄望在农村大显身手。

  这三大人群基本代表了目前新农民群体的整体概况。从他们身上寻找新农民的“新”,我们会生动地发现,在形象上他们已全然不同于传统农民,即便是一直在乡务农的专业大户,现在也会开小车、穿西装,过上体面有尊严的日子;在技术上他们敢于运用、引进、学习各种先进农业生产方法,而且大多是一方村民的技术榜样;在作用上,他们正越来越广泛地替代老农民,解决了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后留下的“谁来种地”难题。

  这是新农民给我们带来的“新”,他们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开始显现与传统农业、传统农民截然不同的气质与力量。但是,这种“新”是新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带给我们的。现实中,新农民只是一个又一个分散的个体。作为个体,他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可能只是其中一点,有的可能偏重技术手段,有的可能偏重创意创新,有的可能偏重市场经营。当我们仅仅把他当做一个个体来看的时候,他的这些新特点可能都不太突出,他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和他能发挥的作用都可能很有限,或者还很弱小。如果只看见这种个体的“小”,看不见整体的“新”,就会影响我们对新农民的看法,继而影响对新农民的支持扶持,影响对新农民的鼓励引导。

  现实中有很多例子,对新农民大家都很支持,但是遇到具体困难的时候,这种支持就会打折扣。一些新农民反映,有的部门并不是不支持新农民创业,但一看只有几个农民,就觉得犯不着费很大功夫去帮他想办法克服困难了。如果各地对新农民的作用都这样分割了看,分散了看,新农民的成长就会增加许多困难。

  因此,关注新农民的“新”,需要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审视,要高看一眼,深看一层,还要满腔热情,满怀感情。新农民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的新生事物,但起步、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映日荷花起于尖尖细角。只有把新农民的成长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真正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新农民的成长壮大,才会既有大处着眼的支持引导,也有具体路径方法上的扶持鼓励。(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瞿长福)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