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1月22日电(李希)人民网安徽频道从昨日召开的安徽省新型政银担工作会议上获悉,自2015年初运行“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以来,按照“扶小微、广覆盖、低费率、可持续”原则,全省
担保行业发生了显著积极的变化。
一组数据有升降
所谓“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是指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
贷款担保业务,由市县担保机构、省担保集团、
银行和地方政府,按照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形成政银担优势互补、权责统一、风险共担、共助小微的工作机制。
这一政策性担保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络,大大增强了风险对冲和分散能力,同时改变了银担合作关系。据悉,2015年,安徽省担保集团全年共完成担保及再担保1019.46亿元,同比增长了26%;共服务企业1.7万户,增长了17.5%。到2015年底,集团担保及再担保余额为1084.22亿元,增长了34.8%。新型政银担业务放款281.87亿元,共服务企业5542户,户均获款508.6万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新型政银担业务,全省受保企业新增利润达27亿元,新增税收14亿元,服务就业7.86万人,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增加了5个百分点。
在各项指标“全线飘红”的基础上,企业年化保费却下降至1.5%以下,切切实实地控制了
融资成本;户均贷款规模由原来的2000万元左右下降至500万元左右,确保了普惠政策惠及更多小微企业;担保体系成员代偿率在2014年1.97%的基础上再次下降,目前尚未发生代偿,有效地控制了风险。
全国广泛推行政银担合作“安徽模式”
2015年12月8日至9日,国务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在合肥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安徽担保“4321”模式。
1月17日,国家
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融资担保体制改革创新研讨会。会议再次对安徽的创新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安徽的“4321”新型政银担模式创新,第一次在国内担保实践中建立了风险分担均衡架构,并且形成规模、能够持续,有效实现了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衔接和融合。
“‘安徽模式’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担保资产管理公司,这是保障政策性担保可持续运行的关键一环。安徽担保模式踏准了国家下一步金融政策引导的节拍,符合金融改革方向,并且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独辟蹊径,完全可能取得突破”,与会领导和专家分析道。
启动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一年来,担保的定位悄然发生了变化。安徽省坚持厘清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准公共
产品与市场化行为的关系,明确提出国有担保机构的政策性定位。在实践中,对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担保业务,年化担保费率稳定在1.5%以下,市级融资担保机构小微企业担保户数比重不低于70%,县区级不低于90%。以政策性定位为前提,以担保体系为依托,以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为核心,致力于还原融资担保行业的本原属性,还原应有的银担合作关系,还原融资担保本应有的金融行业界定,构建了新型银担合作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型担保模式。
与此同时带来的,还有银担关系的转变。担保模式从银担合作发展到政银担合作,由过去担保机构一家独担风险,变为担保机构、银行和政府共同分担风险。产品形式、业务流程、工作机制、合作关系、经营环境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重塑了“优势互补、权责统一、风险共担、互助共赢”的合作模式。从一开始的“难理解、不接受”,到后来的“试试瞧、做做看”,到现在的蔚然常态——“安徽模式”越来越得到市场及各方的认同和接受。
担保行业的业务体系也随之产生了显著改变。由安徽省担保集团牵头建立的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实行错位发展。目前,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已有成员单位124家,机构数占全省的40%,净资产规模占全省的65%,在保余额占全省的80%以上,新增业务额占全省的95%,平均放大倍数4倍(其中市级5倍、省级10倍)。截至2015年末,以安徽省担保集团为龙头的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在保余额达1249.62亿元,受保企业新增税收187亿元,服务小微企业3.3万户,服务就业岗位20多万个。
“4321”模式让政、银、担、企实现共赢
在体系功能发挥上,安徽省担保集团更加突出再担保功能,与市县担保机构实行业务错位——市县担保机构主要开展2000万元以下业务;市县担保机构承接不了的大项目,集团与市县联保或直接由集团承接,培育对地方具有牵动作用的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实行“4321”担保模式后,银行原来可放可不放的贷款,现在可以放贷了。到2015年末,参与新型政银担合作的主要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加1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由于风险共管,大大提升了贷后管理的关切度,从而有效降低了银行信贷总体风险。
对于担保机构而言,则是找到了一种可持续的业务模式。银行在银担合作中承担风险已成为共识和常态,放大倍数、服务户数、风险控制水平都有所提高。
对小微企业来说,新获贷款得到了增加,原来达不到信贷标准的,现在达标了。如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小微企业贷款额同比增长 了21%,服务企业户数同比增长了 15%。同时,还有效控制了融资成本,企业年化保费控制在1.5%以下,综合融资成本远低于无担保信贷。
从政府层面来说,有了政策性担保机构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金融抓手——“抓经济必抓金融,抓金融必抓担保”,在各地已经成为共识,融资担保工作已经成为各地经济、金融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安徽省已经成为全国银担合作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截至2015年末,已有119家银行及115家担保机构参与了合作,全省16个地市、94个县区实现了覆盖。
“下一步的目标是要积极争取开展政策性担保银行试点,充分释放‘担保+投资’优势。积极探索地方国有担保资产管理公司模式。密切关注政策走向,积极开展创新业务,在丰富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发展模式,为加快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作出更大贡献。”安徽省担保集团总经理钱力在会议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