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是谁让学生一族背上了高利贷?

来源:红网    作者:岳乾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9日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让学生信贷死灰复燃,互联网分期购物平台纷纷“抢滩”高校,提供大量针对大学生信用贷款购物贷款。其中,不少平台以隐性、欺哄等方式,诱得大学生开户消费,“高利贷”渐成高校大学生不可言说之痛。(12月7日中国青年网)

  前几年,某些银行在高校校园中滥发信用卡,导致了许多金融及社会问题。此后,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收紧了信用卡在校园中的发放。但问题并未就此消弭,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民间金融理财公司抢占了高校学生市场,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更加严重。

  之所以大银行、民间金融理财公司前赴后继地盯上了学生群体,无非是学生群体数量较大、自制力较差,透支消费意愿较高,尤其在电子商务时代,学生群体已成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更兼学生群体维权渠道比较缺乏,维权意识比较低。但正因为如此,金融理财在校园中的泛滥所带来的问题也就更多,比如透支消费所带来的还款信用问题,高利贷压榨学生正常学习空间,等等,甚至某些违法犯罪问题也与此不无关系。

  而且,相比大银行滥发信用卡,互联网金融理财对于学生群体而言金融风险更大,因为后者往往利用手机银行等工具,借助一个APP软件就可以轻松完成放贷与收账的过程,更隐蔽也更便捷;其次,分散的民间金融理财公司借助手机应用的放贷行为更不易监管,由此也就更缺乏规范性。

  所以,是谁让学生一族背上了高利贷?这一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表面上看来,是一些无良的金融理财公司,但根本上还是相关监管机构的放任所致。

  当然,正如以上所述,网络理财产品具有较高的隐蔽性,监管起来相对困难。而且,我们国家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允许在24%以内,所以在合理利率范围内的网络金融理财产品并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但是,学生群体仍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应当受到特别的照护,不能任由他们陷入网络借贷的圈套,成为民间资本敛财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网络借贷往往伴随着许多非法的、不规范的行为,比如欺瞒、诱骗、威逼等等,而这些行为又往往掺合在貌似合法的行为中。可以说,面向学生群体合法的互联网理财是利用了学生群体势单力薄、维权意愿较低、维权方式比较匮乏的特点,是由非法的行为来予以支撑的,其中的暴利也是由非法行为来维系的。实际上,如果剥除了其中的非法成分,网络理财面向学生放贷的意愿必将大为降低。

  是以,出于法律的规定及监管的难度,有关部门的监管的确不宜直接面向借贷行为本身,一刀切式的禁止互联网理财公司向学生放贷,也的确不是法治社会应有的方式。但对于支撑借贷行为下的非法、违规操作,监管当毫不手软。这不仅能有效地遏制互联网理财公司面向学生群体滥放高利贷这一现象,而且也是维系公平、法治的金融、社会秩序的应有之义。

分享: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