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保险业开启资产配置压力测试 摸底错配及流动性风险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4日

    ⊙记者 黄蕾 
 
  一场资产负债错配的游戏,令一批批保险业“黑马”实现弯道超车,仅两三年光景,保险业务收入跳跃式翻番。然而,这又是一场危险的游戏,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现金流高度依赖新业务,盈利和偿付能力高度依赖投资收益,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问题值得深思。
 
  保险市场的这一现象,已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与警觉,并开始拉响预警信号。上海证券报昨日从相关渠道获悉,保监会正在通过产品负债端调研摸底、资产配置端加强审慎性监管的方式,双管齐下防范这一新形势下的潜在风险,使资产负债管理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产品端:摸底业务规模及资本占用
 
  时下竞争激烈的寿险业,保险公司之间不拼保障,拼的是谁家的产品卖得短、卖得快、卖得多。这类“高现金价值”保险存在一定共性:预期收益高、产品期限短、保障功能弱,标榜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区间在4%至7%之间不等。
 
  正是这些产品特性,吸引纷至沓来的个人投资者。依赖于这类披着保险外衣的理财型产品,一批以中小规模为主的寿险公司迅速“上位”,吸金速度着实惊人。不过,正是这类火爆的高现价保险业务,其发展态势却一直被监管部门紧盯。
 
  这主要是因为,这类产品所呈现出的“三高”风险——高退保率、高准备金、高资本占用。这类产品不仅可能使保险公司退保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对于公司的资本消耗亦相对较快,产品利润率也远不及传统保障型险种。
 
  预警信号时刻准备拉响。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获悉,为全面掌握高现价保险业务经营现状,保监会将展开一场全行业的调研,并根据摸底情况,考虑研究修订《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
 
  据收到调研通知的寿险公司透露,此番调研主要是要求各公司上报相关高现价业务的保费规模及资本占用等数据,时间段分别是2014年全年、2015年1至9月。同时在此次调研中,保险公司需分别测算在偿一代和偿二代下,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和150%的前提下,公司可以销售的高现价产品的最大规模;高现价产品所配置的各类资产的比例如何,资产、负债久期分别为多少,缺口有多大,未来是否会产生现金流风险等。
 
  资产端:开展压力测试严防风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类高现价保险更像是资金池。借助银行、网络渠道,迅速实现吸金目的,然后将这些资金迅速投入投资市场,通过资产负债错配来赚取利差收益,以期覆盖日后的给付与赔付。然而,这类错配多为“短钱长投”,即负债端较短,资产端较长,短期来看这种错配更存在流动性风险。
 
  基于对这类潜在风险的防范,在产品端摸底调研的同时,保监会也同时开始加强资产配置的监管。知情人士透露称,为防范新形势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行为的监管,保监会刚刚起草了《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并于近期在行业内部开征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符合以下情形的保险公司,应进行资产配置压力测试,并提交压力测试报告:财险公司的预定收益型投资保险产品账户,投资金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超过30%,且公司资产配置中股权、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合计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超过20%的;人身险公司负债平均持有期少于5年,且公司资产配置中股权、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合计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超过20%的;人身险公司的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保险产品账户,账户资产收益率小于保险产品资金成本的。
 
  如果压力测试后评估认为,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或出现重大资产错配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经提交保监会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委员会或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审议,保险公司或将被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包括提高流动性资产比例、限制资金运用渠道或比例、限制相关保险产品业务销售、责令股东提供资金支持等。
 
  对于保监会的双管齐下防微杜渐,业内专家给予高度肯定。“加大资产负债匹配监管,从制度层面推动保险机构加强内部资产负债管理建设,有望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