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2日
屈宏斌: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10月录得49.8,不及市场预期且连续第三月落在荣枯线之下,制造业扩张乏力。新订单指数微升,内需略企稳。但生产和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趋弱,增长承压。此外,价格指数跌幅为近八个月来最深,通缩风险显著。鉴于增长形势严峻和通缩风险,货币和财政宽松加码是必选。预计年内还将有100基点降准。
杨红旭:
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与上月持平。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分水线了,明显差于去年。外部需求不振,制造业未来一年依然困难。经济能否企稳,还是得看固定投资,其中基建是正面拉动,而房地产仍在拖后腿。地产不稳,投资难升。投资不升,经济难稳。
马光远: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的转折点提前到来,在缺乏创新等其他竞争要素的情况下,导致制造业丧失比较优势。事实上,“全面二胎”政策已经没有任何障碍,越早实施,越有利于中国经济摆脱低生育率陷阱。人口的生产需要长周期,成为劳动力人口的周期起码在15年以上。拖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定要警惕重蹈日本在人口问题上的覆辙。
许小年:
高利率是企业经营困难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一方面,产品价格的下降减少了企业的收入;另一方面,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呈现出刚性上涨。两面夹击之下,企业的现金短缺,引起银行的警觉,担心出现坏账,银行收缩信贷规模,提高借贷标准,令企业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这时企业只能从非正规渠道获得融资,紧迫的信贷需求大幅推高市场利率。市场信贷利率等于无风险的基准利率加上由企业违约概率决定的风险溢价,央行减息只能降低基准利率,而对企业的风险溢价无能为力,这也是为什么货币供应一松再松,而银行照样惜贷、企业仍然缺钱的缘由。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