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互联网险种靠谱吗?购买要谨慎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8日
日前,一款名为“扶老人险”的保险产品登陆了支付宝平台,不仅有数万份的购买量,产品设置的初衷也引发市场热议。记者观察发现,近一段时期,“奇葩险”层出不穷,但是否合规、如何赔付却很少有人了解。 现代快报见习记者 张瑾
奇葩保险日销近万份
10月15日晚间,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仅仅三天时间,就有2.6万人参与投保,其中2.4万份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
记者了解到,该险种由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如果在投保期一年内被保险人提供帮助后反而被误认为是肇事者,最高可获赔2万元诉讼费,并得到全年法律咨询服务,保费为3元。
支付宝方面对此的解释是,推出这个险种,是考虑到它的社会价值和公益价值,希望能够借此弘扬社会中的正能量,守护大家心中的善意。
记者了解到,类似“扶老人险”的新奇保险品种并不在少数。支付宝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此之前,支付宝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过“中秋赏月险”、“看球遗憾险”等险种。目前,“奇葩险”还有保费只需0.5元的身份证银行卡丢失险,在保险期限1年内身份证或者银行卡丢失,都可获得60元的赔付。“痘痘险”、“加班险”、“熬夜险”、“吃货险”等也引起不少的关注。
购买互联网险种需谨慎
据保监会通报,2015年上半年保险消费有效投诉总量为12919件,同比上升4.03%。在保险消费者投诉当中,互联网保险业务相关案件数量出现上升苗头。
如去年人保推出了连续5日空气污染指数监控大于300,可获1800元污染津贴的“雾霾险”,不久后因“擅自修改保险条款”被保监会叫停;股票如果跌停最高可获1万元赔付的“跌停险”,上线仅8天,便遭保监会点名,称其“误导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开发或销售带有赌博或博彩性质的产品”,并有违法之嫌,已停止销售。
“保险公司通过这些产品来吸引客户,为的肯定不是这一部分的保费,更重要的是看中这部分购买群体背后的保险需求,进行二次产品销售,还能为储存客户数据。”国内一家上市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保险存在信息披露、网络信息安全、客户服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业内人士提醒,在购买此类保险之时,要提高风险意识,谨慎保障。“虽然一些创新型的互联网保险的保费并不高,消费者还是要认真阅读相关的保障条款和免责条件,在申请理赔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