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让小产业登上大舞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7日

 

    图为近日举办的安远县小吃烹饪大赛比赛现场。


    □钟永贵 黄永全 特约记者赖世春 文/图
 
    前不久,安远三鲜粉小吃烹饪大赛,在安远县小吃产业实训中心举行。这场由安远县总工会、县小吃办、县烹饪餐饮协会主办,安远县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大赛吸引了来自安远县各乡镇和省农内外41支代表队数百人前来参赛。比赛现场热火朝天,香味四溢,成为安远县小吃界的一件盛事。近年来,以安远三鲜粉为代表的安远小吃声名鹊起,已成为安远另一张响亮的名片。
 
    历史悠久 风味绝佳
 
    安远是客家人聚居地,安远三鲜粉等系列小吃创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旺在当代。民间流传,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曾慕名游安远,留宿九龙山上一茶农家。热情好客的客家大嫂取来猪瘦肉、猪肝、猪小肠放在一起煮成汤,盛在客家米粉上作为接待主食。唐伯虎吃后,大赞其香、嫩、滑,遂取名“三鲜”,并附诗一首:“猪肝米粉小肠煎,安远俏娘巧手贤。食指桌前闻香颤,汤成即尝赞三鲜。”“安远三鲜粉”由此扬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安远人在安远小吃的制作中融入节日、时令、客家嫁娶迁新等元素,至今保留着古老汉族传统文化的特点,被誉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
 
    安远小吃品种丰富,以三鲜粉为龙头的安远系列小吃有140多个品种,常见的有三鲜粉、薯包、客家米馃、艾粄、珍珠粉、酿豆干、重石粉干等。安远小吃注重天然绿色,选材以当地出产的大米为主料,土家肉类及时蔬野菜为辅料,同时保留了传统制作工艺手法,大部分安远小吃现做现吃,具有风味独特、口感上佳、绿色营养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盛名远播 前景广阔
 
    安远小吃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走出安远,历经多年发展,已逐渐成为赣南客家人餐饮尤其是早餐的主流之一,在赣南地区家喻户晓。在赣州,安远三鲜粉系列小吃让不少安远人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于振华是上世纪90年代较早一批到赣州市中心城区开设安远三鲜粉小吃的安远人之一。他从1996年在市中心城区开始创业至今,已经在赣南十多个县市开设以安远三鲜粉为主的小吃连锁店16家,年营业额近千万元。欧阳春香是2013年才到赣州市中心城区从事安远三鲜粉系列小吃经营,她创办的以安远三鲜粉为主的江山美食小吃店,以美味的小吃、优雅的环境、热情的服务在市中心城区快速打开市场,目前已经开设了两家分店。
 
    安远三鲜粉蕴藏的市场潜力让越来越多的安远人从事这一产业。据调查,目前,安远三鲜粉(安远小吃)餐饮店在安远城乡共有661家,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及赣南其他县(市、区)以及广东、福建等地从事安远三鲜粉系列小吃的经营者有近千家,安远三鲜粉小吃已成为赣南著名特色小吃。2010年5月,安远三鲜粉小吃在江西名优风味小吃博览会上被评为“江西名小吃”。目前,在安远,安远小吃的从业人员有近万人,产值占了该县第三产业的10.1%,已经成为安远的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政策扶持 遍地开花
 
    安远小吃发展潜力巨大,为进一步推动品牌的树立、产业的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安远县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政策扶持,创优服务模式,着力做大做强安远三鲜粉等小吃品牌。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该县于今年6月成立安远县小吃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安远小吃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并在贷款、技术扶持、品牌扶持、财政扶持、宣传推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力争用2年至3年时间,将安远三鲜粉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将安远县打造成中国小吃名县。
 
    政策利好是搅动安远小吃产业发展的一江春水,如今,该县的小吃产业也通过与电子商务、旅游等关联产业的互动融合,产业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从事安远小吃这一朝阳产业。在该县欣山镇濂江路开早餐店的唐珍林,按照县里“统一品牌创建、统一主打品牌、统一行业标准”三个标准化建设,将店面里里外外重新装修一番,下定决心将安远小吃产业做大做强;三百山镇90后的唐靖充分利用三百山旅游发展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创立“糖帮主”粄店,让安远小吃借助旅游和“互联网+”,走出深闺、走出县门、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