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P2P之殇折射居民资产管理困境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7日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P2P因其高回报率,成为深受投资者喜爱的投资工具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与股市一样,P2P的受追捧,凸显的是居民风险管理意识的匮乏。
 
  据媒体报道,一系列“双降”之后,“负利率”再现,如何防止“钱袋子”缩水,再次成为普通投资者关注的话题。而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的P2P则进入了许多人的视野。近年来全国各地P2P网贷平台数量快速增长,但平台运营方卷款跑路、停业倒闭等现象也频繁发生。据网贷之家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有近400家网贷平台出现问 题,其中6月单月就有125家,创历史新高。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031家,占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3448家(含问题平台)的近三分之一。
 
  此前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两万亿,全国个人可投资的资产达到一百万亿,全国可投资的一千万元人民币的高尽职人数达到了83万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超过了30万亿。
 
  而我们再看看目前资本市场基础产品的投资回报率,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今年以来持续下跌,7月跌破5%收益线后,近期进一步下降到4.66%;而两年前的2013年9月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还有5.1%。在资金较为宽松的背景下,不仅银行理财产品,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大额存单,以及互联网宝宝类产品、P2P网贷、互联网保险理财等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都在下滑。曾经以便捷及高回报吸引众多投资者的“余额宝”,近期收益率也下滑到3.2%左右,而两年前的“余额宝”年化收益率高达6%,最高时甚至达到7%以上。
 
  至于股市更不必说,6月以来“消灭”的一大批中产阶层,恰恰佐证着居民投资渠道的匮乏,才会使得大家一窝蜂进入这个高风险市场;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P2P因其高回报率,成为深受投资者喜爱的投资工具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与股市一样,P2P的受追捧,凸显的是居民风险管理意识的匮乏。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公民信用体系依然严重缺失,由民间金融无数次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债务人跑路的现实案例中,无一例外是金融监管制度对民间金融监管的不完善造成的恶果。但在中国渐进式发展的经济金融体系下,先入场后定游戏规则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常态规则制定模式。
 
  中国现行的所有金融监管制度,无一不是由巨额资金换来的,不同的是过去是由国家银行来买单,每年央行巨额的呆账核销资金,都会催生相应的监管制度的完善。而此次冒出的P2P平台公司大量倒闭的风潮,将会建立相对于以往来说可能是最小成本的金融监管制度。而这一成本的降低,显然是以众多被P2P高收益所迷惑的普通投资者“大出血”为代价的。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P2P,应当遵循基本的风险控制原则。首先,P2P占全部投资的比例,不要超过三分之一;而这部分投资,至少也应当分散到3家P2P企业。此外,更重要的是,选择的投资平台,不仅要看回报率,更要选择股东具备可信度,企业排名靠前的。总之,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知识,最好不要轻易涉足。
 
  □陈思进(资深风险管理投资顾问)

分享: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