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平安人寿:业务员私下违规代销金赛银产品规模约1亿

来源:财经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0日

    【财经网记者 渔夫】近期,一家名为“金赛银”的深圳基金管理公司陷入严重的兑付危机中,部分金赛银投资者持续在北京金融街聚集索偿,一些投资者声称所购金赛银产品是从平安寿险代理人处购买,期向平安索偿。
 
  就金赛银事件,此前有媒体报道,金赛银涉及60亿元理财产品无法兑付,平安保险业务员曾销售金赛银理财产品,因此,平安人寿需向这些投资者偿付本金。
 
  那么,以上信息是否属实?平安人寿在金赛银事件中,应负哪些责任?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金赛银尚未兑付的资金约30亿元,而非个别媒体报道的60亿元,其中涉及平安人寿个别业务私下违规推介的产品规模在1亿元左右,其他和平安没有任何关系。
 
  关于责任归属问题,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安人寿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对于公安、司法认定公司应承担的责任,平安决不逃避。
 
  以下是采访摘要。
 
  记者:媒体报道称 “平安人寿代理人销售60亿金赛银理财产品”是否属实?
 
  平安人寿: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根据金赛银委托的律师事务所统计,金赛银募集资金63亿元,尚未兑付的约30亿元。根据目前排查情况,平安人寿业务员私下违规推介的规模约1亿左右。有关60亿的标题虽能吸引眼球,但却易混淆视听。
 
  投资者需了解的是,此次出现兑付危机的金赛银产品是“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基金产品,并非平安公司产品,平安人寿官方未销售过金赛银及相关理财产品。
 
  对于此次事件,虽然我们公司有规章制度,严令禁止业务员推介销售非平安产品,但是,不可否认,确实存在有业务人员违规销售或推介了非平安的理财产品。
 
  记者:出现代理人违规销售的问题,平安人寿需承担哪些责任?
 
  平安人寿:平安人寿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对于公安、司法认定公司应承担的责任,平安决不逃避,愿意为此承担必要责任。
 
  目前,公司正积极全力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近期,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高层及律师集中公开接待了投资人。本着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的原则,以诚恳的态度和最大的善意,认真受理相关投诉材料,收集投资人的情况,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并且聘请律师事务所给投资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记者:如何看待目前部分投资者对公司的不满情绪?
 
  平安人寿:我们非常理解金赛银投资者的心情和难处,公司正积极配合公关部门进行调查,同时尽最大可能协助投资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早日挽回损失。
 
  因平安人寿并非合同主体,亦非投资项目的合伙人、管理人等其他相关主体。同时,平安人寿并未委托、组织保险代理人销售金赛银等产品,鉴于此,平安对此不承担合同责任。
 
  我们呼吁各位投资人采取合法、理性的方式维权,以最大化保障自身的权益,避免过激行为引起的法律风险。
 
  一位熟悉合同法的律师告诉记者:“此事件的最终责任主体在金赛银基金公司以及该公司的负责人王维奇,因此建议投资者将更多关注点放在‘锁定金赛银及其基金底层资产’上。
 
  根据泰瑞洋律师事务所的意见,目前金赛银已愿意将所投资项目的股权或者债权转让给部分投资者。这些项目包括:沈阳的东北成项目、湖南张家界项目以及江西英腾岳微电子有限公司和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此外,从公布的财务数据看,与其他基金崩盘项目不同。金赛银公司基本上将募集的前都投向了项目,形成了总计近25亿元的债权和一个自投项目。
 
  该律师事务所同时亦表示,投资者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权益的实现上来,通过法律手段,积极防止项目资金流失,并采取正确途径维护自身的投资权益。

分享:

来源:财经网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