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分红险费改落地:有望以量补价 广东价格战难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30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持续3年的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迈入收官阶段。从下月起,将放开分红险费率天花板限制,最低保证利率由此前的2 .5%上调至3 .5%。
 
  持续3年的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迈入收官阶段。从下月起,将放开分红险费率天花板限制,最低保证利率由此前的2 .5%上调至3 .5%。这将让利消费者,未来保险公司的产品将变相降价15%。广东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分红险产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程度很高,开放市场定价机制,增强了险企主动性,有利于险企差异化竞争。此外,广东市场是保险竞争重地,本身已经充分竞争,分红险预定利率放开也很难引起价格战。
 
  分红险占比下降
 
  保监会人身保监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分红险费改将死亡保险金额由105%提高至120%,体现了回归保障的监管导向,也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高保障。
 
  2015年上半年低利率环境叠加普通寿险费改,险种结构发生大逆转,分红险在逐渐丧失市场主导地位,传统险和健康险快速崛起。
 
  上半年全行业寿险公司普通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181.90亿元,同比增长53.21%,占寿险公司全部业务的44.33%,同比上升8.75个百分点分红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875.21亿元,同比下降0 .80%,占寿险公司全部业务的41.08%,同比下降9.84个百分点。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普通人身险首次成为第一大险种,占比达到34%。分红险的占比为31%,万能险的占比在26%左右。”
 
  南都记者在采访多家保险公司后发现,广东保险业形势类似行业趋势。截至今年8月底,广东省(不含深圳)寿险总保费收入为1040 .64亿元,分红险保费累计401.9亿元,同比下降了10.62%。其中,分红险占比38 .62%。2014年同期总保费收入840 .77亿元,分红险保费为449.69亿元,分红险保费占比53.48%。
 
  在此消彼长之下,前8个月普通寿险收入达到468.54亿元,已经超过了分红险保费规模。
 
  广东保监局相关人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寿险业呈现业务稳定增长、结构在持续优化现象,特别体现在健康险正高速增长。
 
  保监会统计信息部副主任王蔚曾表示,随着人身保险产品费率市场化的推进,普通型寿险业务占比不断回升,成为人身险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打破了此前分红险占比较高的格局,同时,费率市场化改革倒逼各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保障型产品占比,行业整体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分红险费改有望以量补价
 
  “普通寿险占比超过分红险业务。”上海一位券商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其中普通险业务中高现价和“返还+万能”成为主要业务形态。分红险费改或将助推“返还+分红+万能”业务组合大扩容。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表示,组合模式之下,预计保费高增长动力强劲,同时保费结构调整提速,主险“费改分红/费改传统险”叠加销售附加险“定寿+意外+重疾+医疗”的组合将常态化,考虑到附加险利润率依然高于主险,预计组合产品利润率将维持在较好水平。参考传统险定价利率从2.5%提升至3.5%-4.025%,保费下滑20%左右,预计单一分红产品费改后利润率下滑10%-20%左右,但预期保障类业务占比会提升,组合类产品利润率将得以维持。
 
  “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将进一步改善。”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从2013年8月放开传统险预定利率至2015年2月放开万能险预定利率,到此次放开占比最大的分红险的预定利率,所有类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经全部放开,打开了产品创新和多样化的前提条件。
 
  传统险预定利率放开后,2014年传统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65%;万能险预定利率放开后,2015年3-6月万能型人身险同比增长66%;分红险预定利率放开有望以量补价。
 
  “从过往数据来看,费改产品的吸引力还是大一些。”广东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分红险产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程度很高,监管再次开放市场定价机制,增强了保险公司的主动性,有利于保险公司的差异化竞争,利于保险行业整体发展壮大。
 
  对于费改会否造成产品价格战,上述人士则表示,保险公司经营较为成熟,广东市场也是保险竞争重地,本身已经充分竞争,分红险预定利率放开也很难引起价格战。此外,当前的降息也将有利于保险产品的销售,而投资能力的提升也将会让公司有能力应对产品市场化的挑战。
 
  采写:南都记者 周亮

分享: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