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向“绿”而行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8日
近日,几辆运货车停在江西兴国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水泥包装发运区装车线下,10多分钟的时间运货车便装满了码放整齐的水泥,整个过程没有破包现象,空气中也少有纷飞的粉尘物质。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公司一直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往装车因为工艺设计不合理常发生堵包、破包现象从而影响装车区空气质量,现在改进工艺后,发运区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近年来,兴国县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依托当地优势和特色,积极引进绿色项目,引导企业技改升级,开展清洁生产,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推动
经济转型升级。
1
优先扶持绿色项目
近期,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希望落户兴国县经济开发区,但考虑到该企业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该县婉拒了该项目的入驻。兴国县在项目引进时严把环保关,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拒之门外。
近年来,该县在招商引资中始终坚持“三条铁律”,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上;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
产品一律淘汰;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该县积极引进了山村油脂、茶园风电场、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新能源等绿色项目。
“在‘财源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
融资平台的企业融资上,我们也都是向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倾斜。”该县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县在企业融资和企业用地等方面都向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倾斜,对无污染、科技含量高、产业聚集效应好的企业优先考虑。此外,该县还制定完善环境管理等相关监管制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对企业排污设备和环境情况开展定期巡查、走访。
2
企业技改节能降耗
近日,笔者走进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里工人只要操作着机器就可以完成对传统鱼丝的加工,减少了手工操作和操作时的环境污染。“我们投资了2000多万元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后,不仅公司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生产过程也更加节能环保。”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
今年以来,兴国县不断推进工业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推进老企业技术改造提速,加大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构建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力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双赢。今年上半年,江西三美化工有限公司启动了10吨锅炉脱硫改造项目;江西广蓝传动科技公司新上了一条精密铸件自动制壳生产线和一条年产3000吨压铸铝生产线,月生产能力达到600吨,大大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矿泉水生产线扩产改造,产能较以往提升了2倍;江西食品山村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线改造升级,年产2000吨药用茶油生产线建成试产……
兴国县还开展了重点企业走访帮扶活动,加强对企业运行的监测、调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技术创新,由依靠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上,该县重点向发展节能降耗技术的企业倾斜,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3
经济循环链式发展
走进位于兴国县经济开发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理厂,只见一车车生活垃圾被机械手抓进“嘴”里,经过庞大的钢铁“肠胃”消化后,变成了高效有机肥,实现了对垃圾的综合利用。由江西全唐盛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成的该项目已经成功试生产,并于近期正式投产,投产后可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
近年来,兴国县一直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该县在园区建设中,注重规划设计,并先后引进生活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该县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共享,目前,该县已形成机电制造、新型建材及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加工、氟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并呈现集群发展之势。该县还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推进中电投茶园风电场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