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不是所有高价 都应该被“炮轰”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8日

    

  今日热词:万元包车

  近日,一篇名为《10人长白山旅游租车被要价1万》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网友热议,帖中称辽宁林女士等一行10人在长白山享受完包车服务后,认为包车价格偏高。

  对于林女士的质疑,长白山景区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林女士等一行人包车之前,与景区签订了包车协议,应当视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商定了最后的包车价格,因此景区的收费并不违规。

  至于说包车价格究竟高不高,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包辆旅游车仅仅6公里就要价一万元,无疑价格不菲,很容易被认为是“漫天要价”。但从景区的角度说,包车服务本身就是针对小众消费者的特色服务项目。而当时正处于旅游旺季,车辆少而需求量大,在供需不平衡的现实下,这个价格不过市场机制下的产物。再说到垄断,必须承认,在景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实行包车服务的社会化经营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景区服务项目的价格高低,并不是判断其合理性的唯一标准,关键还得看该项服务属于何种性质。如果是基本性的必不可少的服务,那么其价格就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因为这些基础性的服务,对消费者而言几乎是一种刚性需求,比如门票,景区内餐饮服务,消费者缺乏议价能力和选择权,如不加以约束,就会形成强制消费。而如果是针对少数人的特色服务,比如包车,那就不妨给予景区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尊重市场规律,在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之外,也满足景区自身的利益诉求。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因为拥有选择权,所以也不会构成实质性伤害。

  有两个问题特别需要反思。其一,景区唯利是图固然不道德,但一些消费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商业规则,也光彩不到哪里去。比如说“零价团”,明知有陷阱还要去钻,闹出纠纷又说是“强制消费”。

  其二,景区通过特色服务获得高额回报之后,是否也该适当反哺其基础性服务?比如,降低门票价格。让更多的人游得起景区,而景区自身又有很好的盈利模式,这才是景区可持续的公益化发展方向。(云南 吴龙贵)

分享: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