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党建+”助推产业富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5日
“现在,我家一年收入有5万元,新房也盖起来了。”9月24日,提起现在的生活,全南县金龙镇木金村菜农邓石香心中满是欢喜,“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多亏党支部和党员的全力帮助。”在党支部的技术、资金帮扶下,邓石香从一个种植大棚蔬菜的“门外汉”,变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土专家”,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
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全南县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党组织“龙头”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的新模式,将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逐步走出一条富民强村之路。
为做大做强村级主导产业、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全南县从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退“二线”科级干部中,选派94名党员干部到各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覆盖全县每个村(社区)。他们通过帮资金、帮项目、帮技术、帮信息等方式,引领村民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加快村级产业发展步伐,在全县形成了高山蔬菜、葡萄、脐橙、厚朴、灵芝等“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自挂职陂头镇瑶族村“第一书记”后,该县非税局干部缪小伟一直忙着在网上推介村里的旅游项目,今年夏季,该村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万元。
全南县还将组织阵地前移,在农村基层推行“党建+产业”“党建+合作社”“党建+协会”等模式,实现党建与富民的相融共进。以养鱼为主要收入的大吉山镇坪头镇村村民,因养殖技术落后、基础设施欠缺等导致效益较低,户均收入不足3000元。前两年,在村党支部引导下,48户村民联合成立秋湖农业开发(渔业)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渔业养殖面积350多亩,总资产达300多万元,年户均增收6000多元。
目前,在产业党组织的引领下,该县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0家,合作社成员1.1万余户,流转土地3.9万亩发展花木、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辐射带动1.8万户农户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