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习主席答华尔街日报:构建命运共同体 打造繁荣新气象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3日

  习近平主席在回答《华尔街日报》关于完善全球治理结构的提问时,再次强调“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一道,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回答,充分表明中国进行国际交往、处理国际事务、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体现了中国坚决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定决心。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观,蕴涵于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讲信修睦、善待他人、兼容并包、世界大同的传统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塑造了敦厚平和的气度,孕育了推己及人的文化,形成了强不凌弱的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观,在中华5000年的文化中滋养,在近代百年的战争苦难中淬火,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进程中升华。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首访俄罗斯时提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议以来,在不同场合数十次提到“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国际观、人类观,给了我们一个把握和认识当今世界的新视角,也是有利于各国人民长远利益、有利于国际格局稳定的理性选择。

  回顾过去数百年间,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利和自身利益,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全人类都为之付出了惨重代价。今天,全球化快速发展,在“命运与共、唇齿相依”的“地球村”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胡子”,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甚至是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自身安全。通盘考虑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惟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谋求和平,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才能消除战争滋生的土壤,打造共同繁荣的新气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不仅体现于中国理念中,更体现于中国实践中。从“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到建设“一带一路”的部署;从弘扬“万隆精神”,到搭建“和平稳定之桥”;从“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承诺,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经贯穿于理念实践的方方面面。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平言)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