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废物换商品”是一次生动的文明实践

来源:荆楚网    作者:吴俊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2日

  “真没想到,家里的旧衣物和孩子的旧玩具,还能兑换到自己需要的全新商品。”长沙市民陈女士提着一箱“葛根汁”,热情地向周围居民介绍自己“变废为宝”经历——本打算扔掉的旧衣服和旧玩具,在“绿色循环日”活动现场兑换了2箱葛根汁。(9月19日中国文明网)

  衣服穿旧了,放入储存箱;玩具玩腻了,再买个新的;矿泉水、饮料瓶,扔进垃圾桶……眼前的一幕幕场景是何曾相识,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相比于随手乱丢垃圾、乱扔弃物等不良习惯而言,这样的处理手段着实朝着文明市民迈开了一大步。但是,还有比这更妥当、更实际、更可行的方法吗?

  一直以来,我们以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自居,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迅猛,有限的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人们的日常起居,工厂企业的生产、制造都需要丰富的能源资源作为支撑。有限的环境容量,加之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环境质量变差,而随之带来的沙城暴、雾霾等极端恶劣天气让人们深受其害。基于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于广大市民而言,又该如何躬行实践?此次长沙推行的“废物换商品”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路,衣服、玩具、纸张、易拉罐、饮料瓶……尽管使用已旧,通过回收、处理、加工,即可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也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

  我们常说:文明涵养,既靠他律、也靠自律。文明体现在细节之中,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得到彰显。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人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也被暴光,“排队拥挤、大声喧哗、乱丢杂物、随地吐痰”……但凡种种,让千年古国、文明古都的容颜尽失。当我们在诟病和指责这些不文明行为时,如何根治这些陋习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道考题。固然,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惩处手段,对于震慑、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善法良治”。发挥道德约束的作用,激励人们内心向上向善的力量,文明方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废物换商品”,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市民行为进行引导,潜移默化中涵养道德修养,树立文明新风。

  “废物换商品”是一次崭新的尝试,更是一次生动的文明实践。从市民满脸喜悦的表情来看,这种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期待在文明创新的路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真正让文明成为城市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分享:

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