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服务做大工业“蛋糕”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31日
 |
近日,定南县英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线上对电子产品配件进行加工。
|
|
□特约记者叶兴华 郭华平 文/图
深圳环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佳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与定南达成生产合作意向,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和定南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近来,全国各地不少企业纷纷前往定南投资兴业。在全球
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定南县是如何吸引众多企业前往投资、不断做大工业“蛋糕”的呢?近日,记者走进定南县工业园区一探究竟。
平台建设垒好发展基石
8月26日,江西赣粤光伏玻璃有限公司1500℃超高温熔炉车间内,工人在装有空调的操作室里设置入窖融化材料的比例。该公司位于定南县精细化工产业园,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目前,一期投资2.2亿元日产光伏玻璃250吨项目已全部投产。“我们公司选择落户定南,主要是基于公司的战略定位,一方面是离原材料地广东近,另一方面是定南的区位优势,不但可以让公司产品迅速销往广东市场,还可以辐射福建、浙江等地。”该公司董事长应小平告诉记者。
“县内各产业平台的建设完善,对产业集群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发展高地。”定南县工信局副局长李玉玫告诉记者。该县除有全省首个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外,还有全省唯一的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产业基地、全市唯一的县级公路口岸作业区、省级生态工业园试点和废弃工矿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等多个工业发展平台。
通过启动“三南”大道、宁定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定南县积极以“三南”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为重要抓手,以工业平台建设为载体,重点推进“一带、两平台、三基地”(县城至老城工业走廊带;恒明珠工业园、金龙动漫产业园;省级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产业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令企业发展区位有优势、生产有基地、产品能延伸。“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相关企业已经有12家,在基地内我们通过彼此的互通合作,初步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定南县明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厂一策”破解发展瓶颈
在定南县多家企业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在这些负责人的办公室里均有一张“联系表”摆在桌面上。在走访年产值达1亿元的汽车摩擦材料生产、销售企业——江西元邦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时,该公司董事长卢明宇看出了记者的疑问,他告诉记者:“这是定南县为方便企业碰到问题时能及时准确地找对‘门路’做的联系卡,以前有问题我们只能上报工业园区管委会,然后再逐级汇报,现在有了这张卡,我们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找到负责相应事项的县领导,再由县里安排工作组进行解决,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而在台资企业定南县顺昌渔具有限公司内,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年,由于产品市场扩张过快造成资金紧张,公司向县里有关部门请求帮助,最后通过‘财园信贷通’等政策,及时申请到了
贷款,成功应对资金危机。”
在服务工业发展过程中,定南县积极实施“一厂一策”政策,通过走访调研,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成立企业
融资帮扶组、企业手续办理服务组、企业用工服务组、企业用地用水用电保障组、企业综合服务组等“挂点县领导+牵头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形式的工作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及责任制度,每个工作组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同时发放联系表,针对不同产业及不同企业均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制定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帮扶稀土废料回收利用企业、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企业用电和运输补贴等各类企业帮扶政策20多条,有效扫清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拦路虎”。
自主创新提升发展动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主创新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动力。在定南县各工业园区、企业内,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正在不断地上演,政府的一系列奖励措施也激励着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定南县明高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研发汽车灯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产品及相关产品的电路板研发公司,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该公司近年来在产品技术更新上略感吃力。“由于行业内竞争压力加大,产品更新节奏跟不上,公司发展一度陷入瓶颈期。”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公司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与江西理工大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及时输送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促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定南县财政每年安排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基金500万元,并逐年增加,滚动利用,主要用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改扩能、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扶持;今年,该县财政安排工业园区建设资金4000万元,主要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扶持企业发展。目前,该县已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2个,设立研发中心的企业有2家。今年上半年,该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636万元,同比增长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