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通致富的桥梁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31日
经过技能培训,安远县重石乡莲塘村村民钟五秀顺利在版石工业园的大盛照明有限公司获得就业岗位。
□钟志泾 特约记者黄崇发 文/图
近日,在安远县凤山乡家顺花卉苗木基地,十几名扶贫对象正在给这里的各种花卉苗木施肥、除草。扶贫对象唐玉林告诉记者,是帮扶干部联系介绍他来这里工作的,每月收入2100元。
今年以来,安远县把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依托“就业扶贫”信息化系统实行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为贫困群众架起一座致富的桥梁,从而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
1
授技促就业
“通过就业培训,让我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现在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我很满意。”近日,在安远县美景电子厂上班的精准扶贫对象杜红华高兴地说。
据了解,在贫困人口中,有许多富余劳动力都因缺乏从业技术而待业在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迫在眉睫。安远县通过技能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该县依托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全县结对帮扶干部力量,摸清贫困对象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技能、就业愿望等基本情况录入就业扶贫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并紧紧围绕产业特色和用工需求,统筹“残疾人就业培训基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扶持安远职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建设,为扶贫对象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通过采取理论知识讲授、实际操作训练和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相互穿插进行,使扶贫对象快速掌握知识技能、拥有一技之长。培训结束后,给合格人员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并输送到园区企业上岗就业。同时会同劳务部门,对有外出务工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单位,做到“培训、就业、维权”一条龙服务,为他们成功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保障,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目前,该县共培训扶贫对象1640余人,全部成功实现就业。
2
帮贷助创业
“政府的小额贴息贷款,帮我度过了创业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相信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宽。”安远县欣山镇贫困户魏淑芳如是说。近年来,该县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扶贫对象自主创业,并通过小额贴息贷款,帮助解决他们创业资金上的难题。
通过走访了解,发现不少扶贫对象有创业想法,但都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如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安远县一直把帮扶贫困对象自主创业作为扶贫的主要措施,鼓励贫困劳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该县从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抓起,充分用好创业扶持政策,对贫困对象创业给予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用电用水、规费减免等优惠。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扶贫对象发展电子商务,为贫困户子女免费提供电商学院培训,让从事电子商务创业的贫困户子女免费入驻电子商务孵化园。
同时,为解决扶贫对象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该县对符合创业条件的扶贫对象,由就业部门优先审核推荐,给予全额贴息担保贷款。为使有限的担保金发挥最大的担保效果,该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主动与当地农信社、邮储银行协调沟通,签订了1∶5担保比例发放小额贷款的《担保合作协议书》,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额贷款的帮扶创业作用,为扶贫对象创业提供了资金基础。
通过贴息担保贷款扶持,今年以来,全县有116户扶贫对象实现自主创业。
3
拓岗保从业
安远县镇岗乡罗山村村民吴满娣,因丈夫多年卧病在床,生活艰苦,当地政府将她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落实低保待遇。今年,她又被村里聘为保洁员,每月能有几百元的工资报酬。目前,该县像吴满娣这样在家门口谋得公益性岗位的贫困家庭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担当乡村公路养护员、卫生保洁员、护林员等,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扶贫对象因家庭拖累、身体不便等原因造成从业困难。为帮助这类特殊贫困群体实现就业,安远县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并向特殊贫困群体倾斜。通过开发拓展公益性就业岗位,有效保障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一定劳动能力的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和残疾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多形式开发适合贫困人员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公办养老机构保安、保洁员岗位、村文化活动室管理员岗位、乡村公路养护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林区护林防火员、水库堤防安全员等1060个公益性岗位。同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和政府补贴办法,对招聘公益性岗位全职就业的贫困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并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并积极帮扶贫困残疾人就业,结合实际开发适合贫困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260个。鼓励县内企业招聘贫困残疾人就业,对贫困残疾人在县内企业从事生产性岗位的视同公益性岗位,由政府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
通过政府购买、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县现有534名扶贫对象全职或兼职从事公益性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