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
经济下行压力,石城县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划出一条美丽的“上行线”。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477万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列全市第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785万元,同比增长17%。
危中寻机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今年初,前来订购矿山机械设备的顾客明显减少,这让赣东矿山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温世忠感到危机重重。
如何打破僵局?一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让他找到了出路——“互联网+”。温世忠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开展网上销售,一举打破地域限制,
产品行销海内外,如今他的企业网络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为推动互联网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石城县瞄准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电商大企业,先后引进投资10亿元的颐高集团,打造石城本土电子商务城,将销售触角延伸到海内外,形成“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旅游”的营销模式。同时启动投资4亿元的现代物流中心,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货物仓储等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电商产业加速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契机,充分利用上级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再投入2000万元扶持电商,推行“1+N+131”电商发展模式,即:一个电商龙头企业+若干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3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电子商务全覆盖。县里多次邀请阿里巴巴高管前来开展“互联网+”培训,传授“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盈利模式和创意等,提高大家运用电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通过电商平台,石城的众多产品“飞”入了国际市场。石城艺术托盘全部销往欧美国家,石城矿山机械设备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困中获助
订单充足的江西(石城)恒鸿食品有限公司曾因扩产增设备一度陷入资金周转困境。石城县有关部门获悉后,积极为其办理手续,及时发放300万元“财园信贷通”,解了其燃眉之急。
“如果当初没有‘财园信贷通’帮我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难题,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之路。”公司董事长赖大林告诉记者,如今,“恒鸿”的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为解决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石城县及时召开银政企对接会,创新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的
金融产品,不断完善
融资担保体系,引入培育小贷公司、小额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积极推进“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的实施,促使银企有效对接。今年以来,石城县发放“小微信贷通”
贷款6348万元,扶持75家企业做大做强,还发放了1.8亿元的“财园信贷通”贷款。
同时,该县大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降低企业和个体户注册门槛,先后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2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限缩减30%。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对资金有困难的创业对象进行扶持。今年以来,石城县为小微企业、“三农”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2.8亿元,为创业对象提供小额贴息担保贷款7031万元,扶持819人创业,带动3569人就业。
逆中求变
“有些顾客对我们的产品不太满意,甚至要退货。”江西石成金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仪明忧心地说。
面对顾客的诉求,陈仪明开始反思。他发现顾客主要挑剔产品设计不完美、选矿效率不高、尾矿处理率低。
“产品确有瑕疵,必须及时拿出解决的办法!”陈仪明说干就干,在政府的鼓励和帮扶下,投入专项科研经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行进式选矿装置、矿山用高效浓缩机、陶瓷球磨机等3项新型应用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大大提高了选矿效率,赢得市场好评。
科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扶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石城县出台了扶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争创品牌,对创新成果、品牌建设、专利发明等获得国家或省级认可的给予奖励。同时,组织企业参加全省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十百千万”工程等,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石城还邀请省科技专家来县开展服务,为长今食品、十八度莲业、普生绿色生态等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帮扶,并与江西省林科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解决技术研发难题。今年上半年,石城县申报专利39项,同比增长150%,通过授权48项,同比增长433%。江西铭鑫矿冶设备有限公司、江西威尔国际矿业装备有限公司等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