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民生新闻 >> 正文内容

开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2日

    “雨露计划”,让兴国县的许多贫困户走上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2014年,兴国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省扶移办列为全国“雨露计划”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试点县。截至2014年,该县“雨露计划”已补助就业技能培训指标6574名,补助资金359.94万元;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补助指标11000名,补助资金1650万元。

    扶助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雨露计划”的大力实施,开启了兴国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近日,笔者对“雨露计划”的受助对象进行了走访。

    扶智力,让更多人有梦想

    是金子,总会发光。

    2011年,兴国县社富乡稠村贫寒姑娘刘继青中考落榜后,对前途很是迷茫。然而通过“雨露计划”的资助,刘继青来到南昌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学习茶艺专业,“雨露计划”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次年12月,刘继青以出众的文艺才华和过硬的专业素质赢得北京一家用人单位的青睐,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兴国县在实施“雨露计划”中,引导农村贫困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接受学历教育。同时,该县扶贫办还通过QQ、电话以及定期不定期到用工单位回访等多种方式,对转移出去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全程跟踪,了解学员工作、生活状况,维护学员的正当权益,对能力不达标的学员免费“回炉”,鼓励已就业的学员继续提高素质,摸索出了一套“回访制”“招回制”和“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

    练技能,让贫困户有信心

    今年41岁的张向阳是兴国县高兴镇蒙山村人。前几年,张向阳在广东务工积累了一些资金。后来,他瞄准家乡发展产业的好势头,在兴国县长冈乡澄塘村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

    初次试水农业种植的张向阳没有经验,就在他困惑不解的时候,兴国县扶移办开始组织“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张向阳马上申请报名参加培训,专家的耐心讲解让张向阳信心十足。截至目前,他种植了大棚蔬菜300多亩,西瓜60亩,优质水稻1000亩,还发展了生猪、鱼类养殖。他成立的金种子水稻专业合作社成员有130人,合作社年创利润30多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年增收1500元。

    自兴国县实施“雨露计划”以来,已有6574名参加了技能培训的贫困青年获得了职业技能补助,培训项目包括建筑施工、计算机运用、动植物养殖等。据了解,经过技能培训的学员们大部分成为致富能手和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提标准,让惠及面更广阔

    “‘雨露计划’致力于智力扶贫,主要通过对‘两后生’进行再教育、鼓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学习技能,从而达到‘扶助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目标。”兴国县扶移办副主任邱会兴说。

    据了解,兴国县一列入“雨露计划”试点县,该县扶移办就对26个乡镇的扶移办主任、304个村的村党支书进行“雨露计划”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试点工作培训,让每一个参加培训的人通过实际操作演练,了解和掌握系统的操作流程。为提高广大贫困群众对试点工作的知晓率,兴国县扶移办召开“雨露计划”信息化试点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全年工作;将“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补助对象、标准及申请程序编印在宣传单上,并张贴到村,便于群众咨询和申报;驻村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与群众见面,宣传讲解政策,解答群众疑问,让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积极申报争取补助。

    2015年起,“雨露计划”针对“两后生”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学年1500元提升为每人每学年2000元,转移就业技能补助也由原来的每人一次性补助600元提升为每人一次性补助1000元。“同时我们也在争取更多的补助指标,努力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和贫困青年通过智力扶贫脱贫致富。”兴国县扶移办工作人员张倩介绍说。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宋莉萍 刘慧婷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