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铸造“城市良心”,必须要算好建设总账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3日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下水道等地下基础设施被视为城市的“良心”或“里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实中,国内很多城市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与本地“高大上”的地上设施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些城市在雨后发生内涝,频现“海景”;有的城市地下管线和地上井盖的设计管理相当混乱;还有一些城市相继发生爆管、路面塌陷、管网相互渗透污染的现象……城市在地下设施建设中的欠账,是时候补上了。笔者以为,城市要铸造好“城市良心”,必须要算好建设的总账。

  算好城市发展的“面子账”和“里子账”。城市的地下设施是地上设施的基础,只有建好了地下设施,才能支撑起地上设施,如果地下设施建设不力,必将拖地上设施发展的后腿,使发展失衡,成为“瘸腿”的发展。因而,城市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必须里外兼顾,协同发展,里子和面子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算好发展的“眼前账”和“长远账”。建设城市只顾眼前的得失,不顾长远的得失,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必将伤及未来的发展。建设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虽然花钱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但效力持久,长远效益巨大,社会综合效益巨大,城市一定要摆正“眼前账”和“长远账”的关系。

  算好“政绩账”。建设城市面子是政绩,建设城市里子也是政绩,官员一定要端正政绩观,对建设城市里子给予足够重视,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劲头,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地下设施建设在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应占更大的权重,以对官员发挥引导作用。

  算好“规划设计账”。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各城市政府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放远眼光,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拿出最科学合理、最切合实际的方案,并“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保持建设的前瞻性、时效性和生命力。

  算好“投资账”。建设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不能光靠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多元投入,积极借助金融支撑,还可通过地方债筹集资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英锋)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