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平安根基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3日
在信丰县,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随处可见治安岗亭闪烁着警灯,巡逻民警穿梭于大街小巷,还有那穿着黄马甲的义务治安员,百姓都说:“身边总能感受到民警的守护,让我们做什么事都更放心,更有安全感。”
信丰县多举措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以提高公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为目标,及时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注重提升重点人群管理水平,政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该县公众安全感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数0.5个百分点,全县呈现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完善防控体系 筑牢安全屏障
“以前经常出现小偷小摸现象,近年来县城每条街道、巷子都装了监控探头,小偷小摸现象已经很少发生了,大家心里踏实多了。”7月30日,家住信丰县桥北菜市场的居民王丽娟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
近年来,信丰县按照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建成了“视频监控点、治安综合岗亭、专职巡防队伍”三位一体治安防控体系,累计投入资金1551万元,完成了四期天网工程建设,在全县建成公共视频监控点449个,其中高清视频监控146个,建成高清监控卡口14个,接入社会资源监控点889个,监控探头实现了城区及乡镇重点区域全覆盖。同时,该县加强监控指挥中心和信息平台建设,为侦查破案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为健全巡逻防控网,该县成立治安专职巡防队伍,招聘了243名巡防队员,购置各类巡逻车辆137辆,并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了乡镇治安专职巡防队伍, 组建了摩的司机、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共1400余人的群防群治、义务治安员、信息员队伍。
通过天网监控、巡逻防控、群防群治,该县最大限度挤压了违法犯罪的空间和时间,据了解,该县今年上半年“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得到遏制,破案率在不断提高,发案率在逐步下降,有效减少了街面犯罪行为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
畅通信访渠道 化解社会矛盾
近日,信丰县铁石口镇上塘村村民王某因山林纠纷来到镇接访室反映情况,恰逢该镇党委书记眭拥军接访,眭拥军立即安排包村镇领导和相关部门现场核实处理,一起山林纠纷被成功化解。
该县搭建起县乡村三级信访平台,在县级建立了接访中心,在乡镇建立了接访室,在村级设立了信访岗位。方便群众反映诉求,该县采取县每半月、乡每周、村每三天定期排查方式,县级围绕涉林纠纷、征地搬迁纠纷、环境污染、劳资纠纷、非法集资、矿产资源纠纷、涉法涉诉、涉军群体、民办(代课)教师等重点领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同时,采取县领导、单位领导公开接访、带案约访、带案下访形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出击,让上访群众见到想见的人、说出想说的话。
该县对所有发现和受理的矛盾纠纷,均按照“四定五包”的要求落实包案领导干部和责任。2013年以来,该县先后交办各类信访问题810件,均已办结。为了攻克信访难案,该县还先后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月”“历史遗留信访积案化解关键年”“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等活动,累计梳理信访积案259件, 按照“一个积案、一名县领导、一套方案、一包到底”的要求办理,目前,已办结203件。
创新社会管理 贴心服务群众
日前,信丰县小河镇长陵村村民张小玲来到村社会管理服务站办事,张小玲告诉笔者:“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足不出村就能办事,办事不用求人托人,碰到难办的事,办事员还能代我们跑腿,群众办事别提有多方便了。”
为顺应基层组织行政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需要,该县打破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对原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整合,积极搭建了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级社会管理服务站为触角的三级服务平台,按照“集中办理、规范管理、组团式服务、常态化接访”的理念,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和矛盾纠纷受理调处等功能区,并设立相应服务管理岗位,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此外,该县还加强对重点特殊人群监管,先后建立了县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和安置帮教中心,重点抓好刑满人员释放监所与社会“无缝对接”机制的落实,做到“必接必送”,在该县17个司法所都安装了刑释解戒安置帮教工作软件,加强了对刑释解戒人员的信息登记和管理,建立了瑞晶、恒顺实业公司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使刑释解戒人员“有业可就”,帮助31名刑释解戒人员实现了就业,帮助29名在监服刑人员家庭解决子女就学、低保等困难,去年以来,该县共接回刑释解教人员301名,接回率100%,帮教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