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许志峰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1日
在全球各国股市的发展历史上,很多都遇到过被称为“股灾”的剧烈下跌。面对“股灾”,政府是否应出手干预,应当如何干预,也一直是市场发展中受人关注的话题。
面对股市剧烈下跌,政府干预是必要的。研究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可以发现,政府或者监管部门在“股灾”发生时并未袖手旁观。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22.6%。当晚美联储立即表态会全力保障市场流动性供应,同时与各主要国家共同降低利率,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美元汇率。1963年日本股市重挫,日本政府发动14家银行与4家大型证券公司出资设立基金救市。1998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也被看作是成功应对危机的经典案例。非常时期的大规模救市,更是在十年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成为各国政府的普遍选择。
“股灾”发生时政府救市要及时有效,防止“股灾”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过大伤害。当市场失灵时,政府绝不能放任市场情绪的恶化,导致市场利益与政府效用的双输,必须以强有力的手段提振市场信心。政府救市是正常的逆周期调节,该出手时就出手。股票市场也是市场经济体系之一,因此需要政府逆周期调节。
当然,从各国经验和教训看,稳住市场只是第一步,此后更为重要的是对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体制的完善。(许志峰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