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赣州楼市多项数据向好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1日
|
赣州楼市
(资料图片)
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同比增七成
|
|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那么,半年已过,赣州楼市又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呢?据赣州市房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赣州全市房地产总投资、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多项数据同比增长明显,尤其是赣州中心城区的表现格外抢眼。多项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市场需求陆续释放,各大房企扎堆推新,高调亮相,赣州楼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多项数据向好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其中,住宅投资29506亿元,增长2.8%,在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略有增长的背景下,我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出现了明显增长。据赣州市房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市房地产总投资为130.04亿元,其中住宅84.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78%、37.91%;中心城区投资76.87亿元,其中住宅46.73亿元,同比增长38.46%、38.86%。
今年1-6月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62.9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14.17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46.88%、20.9%;中心城区为140.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22%,其中住宅49.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06%,这也就意味着,非住宅同比增长254.45%。对于中心城区商品房开工面积的新变化,业内人士指出,住宅开工面积同比减少,原因在于大多数房企着力住宅去库存;非住宅开工面积同比大增,主要由于沉寂许久的商业地产开始发力,比如达芬奇国际中心、中创国际城、嘉福尚江尊品等大型商业纷纷亮相。
在诸多数据中,商品房销售数据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1-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381.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290.7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44.76%、44.4%;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139.0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5.4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70.42%、79.43%。从数据上看,上半年的赣州楼市一扫去年的冷清,赣州全市尤其是中心城区拿出了亮眼的销售成绩。在“红五月”,住宅市场的回升速度异常迅猛。5月,中心城区成交25.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84%;其中住宅21.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0.26%。
●利好政策搅动楼市
今年以来,政府明确释放要稳定住房消费、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信号,各种楼市新政不断,房地产市场各方预期好转。在新政搅动及较好的市场预期影响下,赣州楼市焕发出新的热情与动力。
上半年,赣州楼市迎来了阵阵利好暖风。从去年底开始,央行两度降准、三度降息,缓解了开发商资金吃紧的窘迫,减轻了买房人的房贷负担,赣州迎来了房贷7年来的最低利率;认贷不认房,购买二套房与首套房享同等优惠政策;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首次申请公积金
贷款首付比例降至20%,降息、降低首付门槛及鼓励使用公积金买房……多重利好形成一连串救市组合拳,极大地提振了楼市信心。政府的救市举措一波接着一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刺激着2015年上半年购房需求的持续释放,支撑了楼市的复苏。
各项利好政策产生落地效应,赣州置业者的心也被随之搅动,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楼市成交逐步回暖。这些,都能从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的成交数据上体现。
下半年,赣州楼市将延续上半年良好的政策环境。据悉,本月起,赣州市开展委托按月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可一定程度上缓减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对于购房者来说,无疑又是一大利好。
●房企扎堆亮相
麦迪、汪涵、恒大……这几个词,看似毫无关联,然而,却是上半年赣州楼市不可忽略的关键词。
与亮眼的成交数据相比,今年1-5月,赣州楼市的商品房新增供应量并不多。赣州各大房企集中精力消化库存,加快现有存货的销售速度。在上半年的后两个月,房企的库存压力大大降低,按耐不住的房企纷纷加推新品,酝酿已久的纯新盘开始亮相,低调许久的商业地产亦开始发力。
上半年,纯新盘中创国际城、秀水华庭、云星·公园大观、嘉福·
金融中心、达芬奇国际中心等都开放了营销中心。此外,赣州楼市也经历了一波“加推潮”,世纪嘉园、鹏欣水游城、香溢华府、白云新村等楼盘陆续推出新品。在6月底,酝酿已久的恒大地产正式进驻赣州,赣州·恒大名都高调亮相。
与此同时,商业地产也以不同的形式惊艳亮相。6月13日至21日,由嘉福·金融中心举办的俄罗斯环球马戏为赣州市民带来精彩的马戏表演。6月18日,汪涵携天天兄弟团助阵中创国际城。6月下旬,达芬奇国际中心为其冠名的“麦迪中国行赣州站”活动进行了球迷选拔赛。事实上,在经过去年的迅猛放量后,从去年底至今年初,赣州的商业项目都比较低调,商铺、写字楼以及公寓的销售都不乐观。然而,在今年年中,一些新兴的商业项目不畏较为平淡的行情,打造特色精品,得到了赣州置业者的关注。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赣州的商业地产将经历市场的严峻考验,大浪淘沙后,没有特色、同质化的项目必然会被市场抛弃,真正优秀的
产品则会受到认可。
(刘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