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7日
有媒体近日调研发现,有些地方的部分在建或已建民生工程存在建而无用、建后闲置的现象,甚至成为少数部门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一般来说,基层是基础民生设施建设的薄弱地带,部分地区民生工程建而无用、建后闲置,并不是因为基层基础民生设施已经过剩,而是部分地区罔顾基层实际,民生工程缺少精准度,使其不但不为民,反而劳民伤财。
民生工程本应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应因地制宜地去实施。否则,很有可能是群众迫切需要的工程迟迟难产、不迫切甚至用不着的工程却一个接一个地落地。
因此,各地启动民生工程时必须尊重民意,既要善抓重点,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又要体现地区差异,做好符合本地实际的自选工程。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有其他失职行为的相关负责人依法问责,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经济日报 作者:乔子轩)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