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刘建国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近期,各地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据中新网记者统计,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0个省份公布了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在这20个省份中,北京的平均工资最高。(6月16日 中新网)
根据报道来看,各个省份公布平均工资数据,着实公众疑窦丛生。围绕工资高低的诘问,平均工资数字明显偏高,而大部分公众却只能面临“拖后腿”的命运。就统计数据而言,定位于平均水平的考量,被增长、被平均的群体吐槽声不断。对于很多人而言,其实际收入与官方的统计数据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其实,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各个省份的官方数据中依然停留在“平均”二字。那么,“平均”蕴藏了什么含义呢?有人曾经戏称,比如,一个富翁收入1000万,其余9个人收入为零,那么10个人的平均收入就是100万。如此来看,在这种计算模式下,必然让人感觉如鲠在喉,难以走出“被平均”的怪圈。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平均数并非大多数,一组漂亮的平均数面前,富的还是富,穷的还是穷。
现实中,个体指标的差距越小,才越能体现出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反,个体指标的差距越大,平均数就越缺乏代表意义。从这个方面而言,当基尼系数依然较高,谈及平均收入高低,只能让平均收入线下的人们感到不适。最为关键的,在考量平均收入水平的同时,还应该侧重于大多数的审视。也就是说,如果平均收入线下的人过多,而平均收入线上的人较少,甚至某些人的收入高的离谱,无疑表明整个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
对于所谓的平均数,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大多数,片面的相信大部分人的收入应该都是如此的。然而,这是理想中的“橄榄形”收入模式,而从公众的吐槽来看,如今却是“金字塔”式收入模式。当大多数收入被少数人占有,当少部分收入被大多数人占有,平均模式下的解读,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甚至会对相关部门的决策部署造成误导。
单纯的考量平均数字,会让很多人片面认为,就业人员工资收入普遍提高了,在医疗、住房、旅游等方面的支出与消费,都比以前更加“阔绰”了。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殊不知,过于看重平均数字,只能加重很多人的经济负担,使他们继续过紧日子,对大多数平均线下的群体而言,只能不断徘徊在被遗忘的边缘。
需要明白,平均数并不是大多数,衡量工资收入如何,不能只是盯着平均数,还应该看看大多数。否则,当凤毛麟角的亿万富翁与一群穷光蛋平均,除了一组光鲜的数字比对之外,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呢?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