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郭元鹏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近期,各地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0个省份公布了数据。北京平均工资最高。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268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2902元。
每逢公布平均工资数据,会有很多人感叹“拖了后腿”。
(6月16日《中国新闻网》)
发布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对于很多地方来说,都是兴高采烈的。有的地方说:看我们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有的地方说:看我们已经超越了国家标准。
公平的说,如果这些数据是真实的,这确实是一种政绩。无论钱在谁的腰包里,都是收入提高的见证。但是,“平均工资”不是“收入改革”失败的遮羞布。
推行收入制度改革,我们经历了不少波折。
2013年的时候,就提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预设方案。结果方案才刚一商讨,就遭遇了阻力。当时媒体报道显示,阻力来自于各行各业。有垄断企业,有厂长经理,有专家学者,有政府官员。在反对声中,说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一推再推,一变再变。
到了2014年,收入制度改革终于出笼了。可是与百姓期盼是遥不可及。我们理解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是让没钱人也有钱花。而制度出台之后,很快就有专家出面放风:所谓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不是财富的分配,而是制度的改革,改革的是收入制度。
这样的改革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可以说,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就应该是财富分配的改革,要让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买不起菜的人,也能享受改革红利。遗憾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不是“分配”,不是“收入”而是“制度”,那又有何意义?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检验其成败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老百姓的兜里有钱了吗?
通过这几年的数据来看,我们已经到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的临界点,这样的贫富差距是危险的,更是社会隐患。试问,当有钱任性成为热词的时候,当盖栋大楼就能搞几个亿,当演个电视就能搞几千万,当唱首歌曲就能搞几百万,当当个国企的经理就能赚几十万的时候,还能埋怨公务员“情绪低落”吗?
不是我们只会“恨”不会“羡慕”,而是收入分配是不公平的。同样为国家奉献,同样为人类流汗,凭什么让财富的流动如此的极端?我们要的不是财富平均,而是财富不能让有钱人天天喝拉菲,喝一瓶倒一瓶,也要让穷人能有钱喝碗鸡汤。这就要求让付出者的收入和付出成为正比。只有这样才能安居乐业。
关注“平均工资”切勿沾沾自喜,更应该关注那些“拖了后腿”的群体,如何通过真正的改革让他们没有了“被平均”的无奈才是最重要的。“平均工资”不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失败的遮羞布。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