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银行理财资金流入股市或达上万亿 信贷违规入市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6日

    银行资金入市调查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春梅
 
  有券商估计,到今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市的规模已达上万亿,这显然还算是保守估计。
 
  “我们这只产品从年初至今,已经赚了大概2倍多。银行资金作为优先级只拿固定收益,也就是说作为劣后级出资方的投资人能赚200%多。”西部一家券商的资管经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在各路资金的追逐下,主板市盈率目前已超20倍、中小板市盈率超过80倍、创业板市盈率更是接近150倍。根据交易所公布数据,截至2015年6月9日,沪指收于5113.53点,A股总市值与一年前相比增长了近两倍,创历史之最。
 
  此时,一个叫做“杠杆牛”的名词频频出现在中国股市中。
 
  而杠杆牛市背后的“金主”也并不神秘,作为杠杆资金的提供方,银行理财资金成为伞形信托以及券商资管、基金专户、阳光私募中各种结构化产品的重要配资来源。
 
  有券商研报认为,到2015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市的规模已达上万亿元。
 
  但根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调研,这显然还算是保守估计。
 
  理财资金凶猛入市
 
  银行资金入市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为上市公司股东做质押式回购。比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拿着手中的股权去银行做抵质押,按照一定的折扣,可以获得贷款
 
  “这个实际就是和券商的融资融券抢业务,当然,银行针对的是大客户,融资融券针对的是零散的小户。”一位券商人士认为。
 
  另一个途径是以银行理财资金做配资、通过与各非银金融机构合作曲线入市。
 
  “信托、公募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阳光私募,都可以发这种结构化产品,按1:N的比例设计后找银行去对接资金。”前述券商资管经理表示,“做优先级的银行的钱,要找还是很容易的,毕竟还是会有人买理财产品。但最近这段时期,想做劣后级的越来越多,因为股市火爆,大家都想直接入市。毕竟优先级的出资者一年就拿6-8%的固定收益率。”
 
  海通证券近几个月曾多次发布相关研报称:2014 年3 季度,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出现了近10 年来的首次下降;与之相对应的,各类资产管理子行业都在野蛮生长,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通道业务,而这就不得不提及银行理财。截至2014 年末,银行理财规模约16 万亿,全年增长约6 万亿,是当年发展最快的资产管理业务。
 
  海通证券估计,目前伞形信托规模5000亿,两融收益权余额1500亿,打新基金1000亿,基金专户和券商资管等结构化产品3000亿,理财资金通过这四个渠道流入股市的规模,保守估计接近1万亿元。
 
  从收益上看,伞形信托及结构化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的收益率约在7%-8%,两融受益权收益率约6%,打新基金收益率约15%。
 
  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共发行挂钩股票类结构性理财产品249款。从发行机构类型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占比接近60%,其中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发行产品数量突出,均超过100款;外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发行数量分居第二、三位。
 
  目前监管政策不允许银行使用表内资金投资券商两融受益权,但是表外资产不受约束。
 
  海通证券的研报认为,银行理财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超高预期收益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只有当理财和存款的比值达到50%以上才会进入成熟期,目前理财和总存款的比例为15%,理财对存款的替代是大势所趋。过去存款为王的时代,银行资金和股市完全绝缘。但在理财为王的时代,理财65%以上资金都配置在标准化资产(包括股债)。
 
  有股份制银行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其全行前几个月理财资金投资券商资管等结构化产品的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一家已然这么大量,由此类推,整个银行业入市资金当不止万亿。
 
  伞形信托遭禁
 
  伞形信托可谓是银行资金入市的开路先锋,也是最大通道。今年2月以来,“伞形信托”被监管陆续叫停。
 
  所谓伞形信托,即在一个主信托账号,通过分组交易系统设置若干个独立的子信托,每个子信托便是一个小型结构化信托。简单来说就是用银行理财资金借道信托产品,通过配资、融资等方式,增加杠杆后投资于股市。
 
  据接受采访的银行人士介绍,伞形信托是一种配资方式,客户的劣后资金是个尖儿,银行的资金是打开的伞,这个配资就形成一个三角形,而杠杆比例在伞形信托发展最迅猛时曾达到1:8、1:9、甚至1:10,比如客户以1000万的劣后资金,就可以撬动银行1个亿的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
 
  伞形信托中劣后级资金的投资者主要是自然人大户、机构客户,以及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旗下的财务公司。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银行人士、券商人士、基金人士等都对记者表示,对接这类结构化产品,对于银行而言,“基本就是无风险的。”但是,从整体市场来看,真的无风险吗?
 
  银行作为优先级资金提供方,会锁定一个无风险收益率,比如银行要求在上述结构化产品中获得8-10%的固定收益,扣除偿付给理财资金客户最高6%的回报率,银行自己通过该业务可以获得2-4%,甚至更高的固定收益率,且该收益率基本是无风险的。因为银行会根据配资杠杆率的不同,要求有不同的预警线和止损线。
 
  信托公司在每个交易日对该信托产品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有客户资金达到预警线,即通知其马上追加保证金,否则就会被强行减仓。如果达到止损线,也需要追加保证金,否则会被强行平仓,以使银行的优先级资金不会受到损失。
 
  “实际上只要止损点设计好的话,,对于银行基本没有风险。而且钱来自于理财资金、也不是自营资金,实际上银行基本上不付出什么成本就可以赚2?3%的利润,比赚净息差要好得多,这是一个最常规的渠道。”前述某股份行风控人士表示。
 
  但该人士亦强调,因为止损点是跟着配资比例走的,如果设置的配资比例太高的话,市场动荡之下,劣后级资金的客户需要连续不断地补充保证金,承受的波动有可能是股市真实波动的数倍,就会带来较大风险,二来操作也不太方便,于是监管机构开始叫停新设伞形信托。
 
  不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开设新伞虽然已经全面叫停,但过去存量的伞形信托里仍然可以新设子单元。
 
  “老的伞卖完回来的资金其实还可以再用,是一个循环。可以跟券商再做、跟基金再做,多找几层通道,就可以绕开监管,可以算是一个灰色地带,因为从目前来讲银行理财资金购买资产计划确实属于合规途径,银监会是允许这么做的。”该人士说。
 
  配资业务火热
 
  为了规避伞形信托的监管,银行理财资金已经引入信托之外的其它金融机构做配资业务,实现曲线入市的目的。
 
  这些机构可以是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私募或者期货公司等,银行仍然负责提供优先级资金,机构认购劣后级资金,通过共同设立相关资管计划或者有限合伙基金投资二级市场。
 
  “这些产品实则与伞形信托结构类似。”前述银行人士向记者介绍,这些业务现在业内统称为“配资”业务。
 
  据悉,有的大型银行虽然自己不做类似业务,但是会通过同业拆借平台,将本行的理财资金拆借给规模小一些的银行去做。
 
  根据去年底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理财资金的用途主要是被鼓励服务于实体经济,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直接融资工具,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征求意见稿》规定理财资金投资不得有以下行为:第一,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第二,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第三,对于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私人银行客户及机构客户的产品,不受本条控制。
 
  《征求意见稿》中专门有针对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约束性规定,比如,理财资金运用应以直接投资为主,确实需要利用通道投资的,原则上仅可嵌套一级通道业务,杜绝多重嵌套的投资模式。
 
  “但是银行通过正规渠道的一种包装,一手不行,就做两手、甚至做三手,把战线拉长就绕开监管了,所以可以说现在做的结构化产品的配资算是一种监管的灰色地带。”前述某股份行风控人士说,只是考虑到风险和监管的要求,在产品设计的标准上提高了许多。
 
  首先,由券商和基金公司设计产品,他们会先跟银行谈好这个合作,银行答应会以一定的杠杆比例购买该资产计划,然后通过信托公司再走一个渠道。证券和基金公司负责找劣后资金,银行提供优先资金,信托公司负责盯盘。每个环节有每个环节的工作、也有不同的费用。最终无论产生多高的费用,都会转嫁到客户身上。
 
  第二,杠杆比例普遍降到1:2。
 
  第三,结构化产品的总规模由之前的1000万提到到3000万、甚至1个亿。
 
  第四,银行将资金利率提到3个百分点,即从此前8%左右的融资利率提高到11%左右,而两融的融资费率是在8.6%左右。
 
  第五,通道费用从万分之二提高至万分之五左右。
 
  但提示风险,并不意味着完全卡死。
 
  “监管层如果真要从根本上掐断伞形信托、掐断配资,肯定能掐,但问题是,现在不能掐断,否则会造成较大的恐慌和动荡。”多位银行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表达了类似观点,“从年初至今,银行资金入市一直都很猛,从监管上看,查得并不严,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是鼓励的、默许的。”
 
  信贷违规入市
 
  如果上述方式还算被监管允许的正规渠道,而不容忽视的现象则是,通过各种手段将企业信贷或个人信用贷款违规转入股市的做法也在暗流涌动。
 
  “这种东西很难去做界定。”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授信使用是不违规的,但是实际上这个钱是否进入了股市,银行难以控制。
 
  比如,有的情况是贷款企业借助自己的关联公司,通过来回划账就能拿到钱,而从银行审批角度看到的贷款用途是完全没问题的。还有的客户,已有的贷款可能一个月钱就回款了,但不会立刻还银行,企业会自主使用,想做什么做什么,银行是控制不了的。
 
  特别是一些小企业主,老板个人的账户和企业的账户之间资金过往密集、划分不清,银行查起来耗时耗力。
 
  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同样一笔钱,如果投到主业上,一年刨除人吃马喂,可能也就赚个10%的利润。但如果投资到股市,即使不投到伞形信托中,直接拿这个钱去股市炒,赚个40%、50%的收益都很正常。
 
  “一下子能抵我5、6年利润,而且不用操心生产经营。”类似这样一部分生产型的企业将本该投入到主业中的资金转投虚拟资产的不在少数。
 
  一位做酒水代理的老板,去年在主业上亏损了200多万元,库房里2012年的存货还没有清理完。此后他抓住这波股市行情,把卖货的钱投到股市上,年初几个月就赚了200多万元。“一赔一赚,正好打平。以后我打算把钱都放股市上,那就是净赚,再做任何买卖都行。”其表示,以后酒水生意还会做,但不会大宗进货了。
 
  据银行人士讲,大企业一般都有集团账户,贷款的钱都是统一进入集团账户,至于具体这个钱怎么用,除非它做信息披露,否则银行根本没法发现。
 
  而前述一位券商资管经理告诉记者,一些大的企业集团有的会选择自己去做资管产品的劣后级,有的会以股权去银行做抵质押融资,还有的会将闲置资金提供给线上或线下的配资公司。
 
  类似的还有,年初,《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山东调研时就得知,临沂多家民营企业成立炒股基金、联合起来共同炒股。参与者众,有民营企业主、各种担保公司、私募等民间融资机构人士、也有政府人士,并定期开会讨论投资决策。
 
  “有些大客户钱富裕,即使炒股,银行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到期能还上就行。业务部门有业务压力,作为一个客户经理,一年有几千万新增贷款的业务指标,得完成指标才能赚出奖金,所以就尽量保证用款的第一手都是合规的。”前述某股份行风控人士说,“但如果是我们觉得经营不好的小客户有这种情况,我们会迅速地给他压缩贷款、甚至通过其它渠道去提前回收贷款。因为这种违规贷款的风险极其高。”
 
  个人信用贷去向成谜
 
  牛市之下,不仅企业逐利,居民贷款炒股的现象也日益增加。
 
  个人借助房屋抵押贷款、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个人信用贷款等品种均可融到钱,难以监控流向的贷款品种主要是个人信用类贷款,但各家银行对发展信用贷业务的态度并不一样。
 
  所谓个人信用贷款,主要为客户提供房屋装修、结婚、旅游等消费资金,相比普通贷款,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抵押物,只需凭个人收入证明和信用情况,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获得贷款,年利率一般在8%-15%。
 
  “按规定贷款是不准用于投资楼市和股市的,但是我们不审核资金流向的确切资料,有个人收入证明就行。”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特别是,按照人民银行[微博]规定,30万元以下的贷款可以自主支付。
 
  银监会于2010年2月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中明确规定,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个人在提出贷款申请时,应当有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同时,贷款人应就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进行尽职调查,有效防范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贷款人受托支付完成后,应详细记录资金流向,归集保存相关凭证。
 
  不过,此《办法》也指出,借款人无法事先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金额不超过三十万元人民币的、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条件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的个人贷款,经贷款人同意可以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
 
  此外,考虑到个体经营贷款与个人消费贷款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差别,个体经营户在商品生产和交易过程中,通常事先不确定交易对象且现买现付。对此,《办法》也做出以下特别规定:一是明确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且金额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可以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
 
  “我们银行内部是鼓励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业务的,一般个人可以贷50万,像资历好一点的可以贷到150-200万。信用贷很有可能进入股市,虽然需要提供贷款用途,比如老百姓(80.68, 1.47, 1.86%)提供一张装修合同,但我们也没法后续监管后续资金的真实用途。”前述人士提到,目前其全行个人信用贷款占比仍较小,大概十个亿左右,小微贷大概100亿左右。“大家都对市场普遍看好,目前银行没有在收缩的想法。”该人士补充说。
 
  按照规定,个人贷款受托支付的起始门槛为50万,目前不少银行的都用足了50万的额度,以期降低操作成本。
 
  不过,也有银行对此态度十分谨慎。
 
  “银监会不提倡做信用贷。最近我们银行也在给员工开会,也是尽量避免去做这个事。尤其是我们后台人员,一旦发现客户有这种情况,至少要列入到黄色风险提示、甚至直接列到红色风险提示,即要求业务部门必须清收回贷款。”一家总部在上海的股份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信用贷目前在该行整个授信占比中最多1%-2%。
 
  “现在我们行信用贷很少很少了,一般都得拿房子抵押,所以实际上风险对我们而言也是可控的,实在不行卖你房子。”该人士补充说。
 
  另外,有券商知情人士提及,目前银行信用贷业务最多的是信用卡形式,金卡、白金卡之类透支额度到20、30万、甚至更高的,借助一些“套现”中介,付出少量的费用即可取得50天左右免息期的信用卡提现资金。
 
  综上,不管是各种合法、灰色、或者违规进入股市的资金,目前高杠杆操作的风险已经愈发引起监管机构的重视。已经有券商在研报中指出,2015年,资金入市的杠杆增速会下行,监管严厉程度也将有所加强,更多实质性监管手段或会出台。

分享: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