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9日
近日,有媒体走访多家在京高考志愿咨询机构发现,今年报名咨询较往年更为火爆,即使机构要价5万元,家长们仍趋之若鹜,甚至“一位难求”。
【微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专业缺乏全面了解,给了高考志愿咨询服务机构成长的空间,催生出天价咨询、保上大学之类的怪象。要避免上述怪象,有必要补牢几方的责任缺位,即学校应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咨询,高校要主动公开专业设置和就业情况,相关部门需规范有偿咨询机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把更多的功夫下在日常。(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